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落莫高窟》: 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化力作

(2014-06-08 03:28:53)
标签:

文化

王登渤

长篇小说

皇皇巨著

日落莫高窟

分类: 我的最新文字

《日落莫高窟》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化力作

陈玉福

《日落莫高窟》: <wbr>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化力作 《日落莫高窟》: <wbr>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化力作 

《日落莫高窟》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展现甘肃乃至世界文化纠葛和信念冲突的长篇力作。作家王登渤用十年时间,翻检文献,勘定史实,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上艺术的虚构和想象,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事件中性格不同、命途迥异的各种人物,描写了俄国十月革命后一股旧军阀的复国梦想,以及中国变革时期的世事沧桑,通过对时代更替和中国西部风土人情的描绘,以史诗般的笔调,弘扬了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的傲然正气,是一部气势恢弘的优秀长篇小说。

《日落莫高窟》独特的叙说方式就像来自不同方向的河流,交汇后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波浪壮阔。众所周知,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九世纪建立起来的沙皇俄国,革命的进程并不顺利,每一次革命都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割,旧世界的残余总是做着复辟的梦想,沙皇的残兵败将阿连阔夫以及他的哥萨克骑兵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尽管败退得就像丧家之犬,但是是狗就会做着效忠主人的梦于是他们怀着对革命新政的仇恨又开始了异国的生存之道。世界潮流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在不远地方,一个东方大国也在进行着天地翻覆的变化,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王朝寿终正寝。共和之光普照亚欧,这正是世界潮流的共同之处《日落莫高窟》的故事正因了这样的大背景,才有了她作为历史小说的时代脉络。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变革时期英雄辈出,而代表中国正义力量的女大学生白草,怀着对世界艺术宝库敦煌的向往,辞别京畿,只身西进,那种悲壮不亚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豪情,此后结识的史晋康、邹季南等虽然际遇不同,身份各异,但是作为中华儿女,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不管当时站在什么立场,当祖国遭受异族践踏的时候,国宝遭到强盗掠夺的时候,血浓于水的豪情又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围绕莫高窟的拥有和争夺,又演绎了一段段保卫敦煌文化的精彩故事。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敦煌是中华民族的伤心史。过去的历史和文学以及戏剧,对敦煌在世纪初的遭际大都做过断代式的描述,《丝路花雨》截取了一段优美的爱情故事,赞美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力量,从一个侧面渲染了敦煌艺术无可比拟的精妙绝伦,歌颂了文明古国崇尚友谊的美好理想;《敦煌百年祭》则从历史的兴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悲剧和文化悲剧,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连祖先的文化都看护不了,任凭外国豪强践踏掠夺,难怪无数仁人志士发出“国将不国”的呼嚎。河流总是在陡峭的山崖上形成瀑布,历史也将在江河日下时冷不丁地杀个回马枪,《日落莫高窟》一改同类题材历史、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叙述方式,以复合式的传神笔法,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重在突出心灵史的写作,因此让这部6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各异,叙述细腻委婉,感情客观真实,既没有刻意地褒贬,也没有理性地拔高,而是着重描写大事件和大背景下的人,这是这部小说的可读之处。读《日落莫高窟》时的感觉是别样的,无法言说的。展卷阅读兴味盎然,掩书深思,回味无穷,仿佛置身其中,那些人物就像是现实中的自己,又像远古时期的先哲,在你的心灵深处鲜活了起来,进而引领了你的阅读走向,是近年来甘肃小说界少有的心灵史诗。

《日落莫高窟》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作品的可读性还在于她折射出来的思想高度,作品对当时国家际遇的描写充满了悲悯之情,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历史,有深恶痛绝的反思,也有刻骨铭心的总结;对旧军队,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都客观真实地描写了那种特定背景下的心灵痛楚,既看不到希望,又充满幻想,因此苦苦地挣扎在黑暗的深处,军人的荣誉、道德和尊严又让他们一次次地铤而走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对于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作者充满了爱护和同情,在这方面也许作家本身就是殉道者,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我阅读过作者在沙漠里追寻居延汉简的感受,体味过那种对话古代圣贤的孤独和神圣,由此及彼,作者对那段伤痛历史的体察更加细致入微;小说还描写了历史节点上的中国百姓、外国友人、民间土匪等和日本间谍和沙俄残军开展的针锋相对地斗争,展现了一个民族在灾难深重时期的坚守和立场,从另一个侧面赞美了以中国人民为代表的人类正义力量和文化精神;对那些特殊人物的描写也倾注了作者的理性思考,比如土匪史晋康、军人邹季南就既有鲁莽无知的一面,也有细心善良的一面,能够有效地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小说人物有血有肉,接近于现实中的性格和身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避免了脸谱化的描摹。同样对于众多正面人物的描写也不是一味的拔高和渲染,并没有一味地将人人都写成爱国主义的典范和保护文物的英雄,而是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做了合理的描摹和假设,使人物思想行动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逐渐升华,达到了人性的真实。

这部作品的可圈可点之处还不仅这些,一部深刻的作品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展现,更多的是思考,读完《日落莫高窟》,就像一顿大餐,吃之不尽,回味无穷。实话实说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化力作。当然要是非要说出一些缺点,也只能从阅读的感觉中总结一些,那就是个别章节叙述的理性成分有些拖沓,人物心理描写方面还不够真切,部分细节上作者的揣测迹象是明显的再就是,沙漠戈壁的雄浑苍凉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映照还不够契合,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的心理冲突还不够精准,诸如此类,都是需要作者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在中央倡导核心价值观,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宏伟蓝图指引下,预祝作家王登渤写出更加光辉灿烂,更加带有甘肃色彩的宏篇巨作,弘扬主旋律,引领甘肃文化的潮流,进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45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