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读了董洪先生的长篇纪实小说《贾平凹从“剽窃案”陷入“嫖妓门”》后,我进入“1号作家”的博客(1264429191或www.cnyihao.cn),随便打开了一篇陈玉福给《兰州商学院1号文学社社员们的一封信》,发现了大学生们下面的评论:
商学院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6 16:58:13
陈老师,谢谢您的悉心讲解与教导。
起码从您的这篇文章中我获取了几个方面的信息:
1、成功之路的捷径,即:信念十勤奋十坚持=成功。
2、目前要做的:多读+多看+多练+多写+多思考。
3、“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受教育的权力,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一颗报恩的心”(现在读来仍为之震撼和感动)。
4、您能作我的师傅并且指引我一路一路的走下去,深感自豪,也说明我做人不太失败。
5、作为您的学生,您对我们毫无保留的传授与付出,这是师之伟大,父之伟大,人之伟大!
[匿名] 新浪网友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陈老师功莫大焉!
随便聊吧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6 16:58:01
我会常记老师的教诲,好好学习!我一定会成功的!
[匿名] 冰点水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6 18:09:31
我现在终于如愿加入了这个文学社,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文学梦的,可是总是由于种种的原因让我写作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不顺,可是我没有放弃过文学,就像不放弃自己一样。终于遇到一个可以耐心教导我们写作的老师,而您本身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作家,相信我会找到曾经的那份执着和热情的。您的话我会细心去品味的,也会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的。
易木苍蓝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老师,感谢您的教导,感谢您的真诚!“1号文学社”一定茁壮成长……请允许我代表“1号文学社”全体成员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夜来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6 19:38:09
陈老师提的几个要求,我都基本上做到了。我的日记是每天晚上都记到日记本上的,有时候读起来,就好像是一篇篇独立的文章一样。不管时间多紧张,我每天都有读书的时间,文学也许不是我的出路,但文字却是我精神上的出路。
我进文学社可以说就是冲着陈老师来的,以前在我们学校我也建过自己的文学社,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原因),我的文学社早已不复存在。这次我是真的希望跟着陈老师学点东西,不只是文学方面,更多的应该是做人方面。我知道您的工作比较繁忙,但是我还是很奢侈的希望您能多教导教导我,在我心里我正是把您当作一位长辈,一位父亲般的长辈。能得到您的教导,将是我最幸运的事。
昆虫团长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6 22:25:37
看完之后,深有感触.
[匿名] 令狐元冰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7 08:10:02
陈老师,你的信我特地的来看了,我现在才发现,自己曾经虽然对文学有很深的爱好,希望自己也能走在文学道路上。但是自己却是没有真正的实践过,因为害怕自己,感觉是在敷衍,兴致也渐渐淡了,自从您给我们上课以来,我从您那领悟了好多的东西,假如没有付出行动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我想应是自己努力的时候了,在次我很感谢您,是您给我指明了方向,尽管我以后不一定要从事创作道路!
岳刘敏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9 10:23:11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老师现在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朋友.是的,目前最大的困绕就是写的东西不敢给人家看,怕遭笑话.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是一个自闭的人,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事告诉别人,所以写的只有自己看而已!
[匿名] 曾经的梦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9 15:14:02
陈老师,我曾经的梦就是当一名作家,可是现实总让我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很多时候我的脑子里会突然浮现出一些文字,可由与条件限制,我总是不能及时地把它写下来.事后我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灵感...自从上了您的课后,原来的那个梦再次清晰起来.现在已经尝试着写一些东西,不知道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会不会跟您说的一样.在文学这条路上,我们都好迷茫,有点找不到出口的感觉
blue 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2007-10-19 21:10:07
陈老师:您好,以前,常会觉得写作对我来说是件遥不可及的事。顶多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随便写写,但那最多不过就是自己无聊时的消遣罢了,从来没想过把它当作一种职业。就算是现在我也没有把它当成我以后要让它成为我的“饭碗”,但是它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了。
……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都很是挑剔,连正课都不好好上,为什么他们选修陈玉福主讲的《影视小说创作》课呢?他们不但选修了,而且都纷纷要求成立一个“1号作家”为指导老师的“1号文学社”。这就说明,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学习,不上进,而是一个引导问题。我听董洪先生说过,他听过陈玉福的一场报告,整个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大学生们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少学生都哭了。我以为董洪先生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了。今天看了大学生们对《给兰州商学院1号文学社社员们的一封信》的评论后,我相信了。不容易啊,一个大学兼职教授,能把课上到这个份上,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兰州商学院高明呀,真正是慧眼识英雄啊!在这样有眼光的大学里,还怕培养不出优秀大学生吗?今我不朋白的是,陈玉福为什么这样卖力?难道仅仅是为了那几个教授的讲课费吗?读了董洪先生的长篇纪实小说后,你就明白了:这就是陈玉福的性格,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还敢于承担责任!董洪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物形象。
(作者介绍: 随风,原名邱明伟,1985年出生,二十岁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开往冬天的地铁>>,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签约联系作家,华夏文化研究会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大学生诗歌散文大奖赛一等奖,华夏龙魂杯奖,第二界华语书稿交易会优秀奖,河北农大“文艺单项奖”等奖项。)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