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贾平凹将成为谁的托儿?读<陈玉福与贾平凹打官司内幕>
(作者 马燕山)
2005年5月,贾平凹在回应李建军的挑战时幽默而刻薄地说:“他是我的文学托儿。”原来,2005年5月18日新锐评论家李建军《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秦腔〉:一部粗俗的失败之作》, 2005年5月21日贾平凹在《华商报》上高调回应,“李贾之争”风云再起。网友赠李、贾二位老师一首打油诗:“文事从来毁誉间,贾郎到底不等闲。李生苦意君知否?为使华章更空前!”
贾平凹在反击时还说:“他是从陕西到北京的,在陕西时我们认识,那时他称我为‘老师’,给我说过那么多好话。”这又是人事,无关乎文章。贾老师还说:“他不是骂出名了吗?以前谁知道他呀,从《怀念狼》开骂到现在,不是许多人知道他了吗?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出人头地的方式很多,他以骂出名,我确实理解,也很同情。但有的人一旦以骂出名后,就正经去做学问了,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他仍在骂,可见他现在还心虚、不踏实,怎么办呢?那就让他再骂一阵吧。”这还是人事,与小说何干?况且,贾老师在这里一概将李老师的文学批评统称为“骂”,实在是张冠李戴、言过其实!说李老师是靠骂他出名的,其实也很牵强:因为李老师早在“青年文学博士直谏陕西作家”事件之前就已经相当有成就了,那之后,也就是多了一些文坛之外的人知道了他而已。况且,这样说一个文学批评家,是不是有些人身攻击的味道?至于什么“一个戴着博士帽的空头文学家甚或废物”呀,什么“用猪尿泡打人不疼但有臊气”呀,什么“我应该赶紧去打一针狂犬疫苗”(这一点犹为恶劣!)呀,什么“只有当那个小丑接不到球的时候,他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就会淡忘他的存在”呀,什么“把谩骂当营生,那出不了大名,更成不了大事,我倒担心这样下去,对他的神经系统不太好”呀……我认为,这就不仅仅是涉及人事了,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嘛!依我看,李老师这回可是真的把贾老师给惹毛了!总之,我仅仅从贾老师此次少见的滔滔不绝的高调回应文字中看出了他对“李建军”这三个字的深恶痛绝,并未看到他对李老师文章的学理式回应。
不得不承认,贾平凹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是社会上公认的“文坛大腕”。某
李鼎文一生自豪的是“打败了郭沫若”,而董洪泽风趣的说“李鼎文是我的托爷!”李鼎文定居新西兰后,静思默想,才发觉上了学生梁新民的当,遂带着自责的心情给原武威地区文联副主席徐万夫来信说:“我真后悔,划不来和他打笔战!”现在,武威人提起董洪,都这样介绍:“那是和李鼎文打下官司的!”为此,1992年底董洪还被社会上娱评为武威“四大名人”之一,广为流传……
董洪这次顶着各种舆论压力,一反大众思维深度介入“贾陈之争”,使许多人备感惊奇而大跌眼镜。B型血的他常常做出一些惊天动地但又出人意料之外的大事情!罗文擘曾经针对学术问题称赞说:“董洪有个特点,求异思维及其发达!”董洪曾引用印度一句名言为自己的座右铭:站在大象身上的侏儒也是巨人!1992年他将西方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和中国古老的“考据学”巧妙的融为一体,创立了“黑箱考古”方法,从而在考古界一举成名!如果贾平凹按照社会上大部分人的预料:掀起一场把董洪打入监牢的诉讼活动,那么他自己将成为谁的托爷呢?
(作者简介:马燕山,男,1965年1月9日生,甘肃武威人。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记者,兰州市青联常委。曾出版诗歌评论集《当代青春诗名篇赏析》,散文《三叶草》等。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天堂向东兰州向西》,引起轰动,小说排名“全国畅销小说”第28位,搜狐、新浪等网站连载,点击达百万,作者当选为搜狐十大评委。2007年又推出第二部兰州本土长篇小说《亲爱的我在兰州》。日前,新的小说与诗歌集又在创作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