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联法硕独家资料国庆考点班法制史(续)
(2015-11-08 13:12:41)
标签:
四联法硕考研政治法律硕士 |
分类: 资料信息 |
专题八:汉代文帝、景帝刑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真题链接:
2012-35.下列关于汉文帝废肉刑的改革,①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②劓刑改为笞五百;③斩左趾改为笞三百;④制定《箠令》;⑤为后来确立封建五刑打下了基础。叙述正确的有(
A.③②
B.②
C.④
D.⑤①
2010-42.在汉文帝是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于替代黥刑的刑罪是(
A.笞三百
B.笞五百
C.弃市
D.髨钳城旦舂
2009—42.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
A.笞三百
B.笞五百
专题九:汉代司法制度
录囚
A.乞鞫
B.举劾
C.读鞫
专题十: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
分析题:第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2014—69.材料一:“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材料二:“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泄露其事及摘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种刑罚适用原则?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所体现的这种刑罚适用原则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1)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或同居相为隐、亲属相隐、亲亲相隐)。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刑罚适用原则发生的变化有:第一,扩大了亲属隐匿的范围,甚至包括部曲、奴婢为主人隐匿;第二,取消了尊长隐匿卑幼的限制,无需上请;第三,对所隐匿案件的性质做了限制。对于谋叛以上危害皇权专制的重罪案件,亲属之间不允许隐匿。
2007—76.简论汉宣帝时确立的“亲亲得相匿”原则。
2006-69.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适用这一法律原则时有何例外?为什么?
(3)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晋律》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晋律》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
正式规定“准五服以制罪”,
2013—37
A晋律
B新律
C北齐律
D北魏律
2012-36.《晋律》首先确立了下列哪项制度(
A.准五服以治罪
B.官当
C.重罪十条
D.八议
2008—40.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
2015—36.中国刑律中最早规定“准五服以治罪”,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法典是(
A.北齐律
B.开皇律
C.贞观律
D.泰始律
2015—39.“八议”是中国古代优遇官僚贵族的法律制度,即指八种人犯罪可经议罪减免刑法。“八议”中“议宾”的对象是指(
A.皇亲国戚
B.贤人能臣
C.前朝皇室宗亲
D.三品以上职事官
2013—29(法学).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治罪”原则。下列选项中属于“五服”之亲的有(
A.斩衰
B.大功
C.小功
D.缌麻
2015—18.《宋刑统》共十二篇,其首篇的篇名是(
A
B
C
D
——《晋书•刑法志》
上述文字材料记述了汉、魏时代法典体例发展演变的概况,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
(2)“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
(3)“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
真题链接:
2015-34.京兆府民人张三与邻人李四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发展成为殴斗,张三被李四打伤。当夜,张三持利刃潜入李四家,将李四及其家人五口全部杀死。三天后,张三被官府缉拿归案。若此案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依照唐律关于“十恶”的规定,张三的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2014—38.下列关于“十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恶逆
B.不孝
C.大不敬
D.谋大逆
2008—39.依照唐宋时期法律的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
A.谋大逆
B.恶逆
C.不孝
D.不睦
2007—37.最早正式规定“十恶”制度的法典是(
A.开皇律
B.泰始律
C.贞观律
D.北齐律
2010—69(非法学).《唐律疏议·名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
论述中国法制知识的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
第二,
第三、
真题链接:
2012-42.唐朝贞观年间,一名日本人在长安殴打一名波斯人,造成该波斯人重伤,关于处理此案所应该依据的法律有以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双方协商选择唐朝、日本或波斯的法律处理
B.按照唐朝的法律处理
C.按照日本的法律处理
D.按照波斯的法律处理
2011-38(法学).(20分)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唐律疏议·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