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号线让北京奥运交通四通八达

(2008-03-03 20:08:08)
标签:

北京地铁

轨道交通

10号线

奥运支线

机场线

5号线

4号线

6号线

8号线

文化

    今年6月份与奥运支线、机场线同步试运行
    每公里造价大约5亿人民币
    2元的低票价:10号线交通一票通,与1号线、5号线、13号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都有换乘点,最长换乘距离不过70米,乘客不用出站,即可实现方便地换乘。
    车站周边停车方便:在10号线出入口周边建设有121个站前广场,其中有4个机动车停车场,可容纳660辆机动车,有48个自行车停车场,可容纳28000辆自行车。
    全部采用无障碍设计,可满足残疾人和特殊人群的需求。与5号线不同的是,10号线各站共计安装了47部垂直电梯,乘客可从站外直接乘梯进入站内。
    采用了自动售票、检票系统:这套系统将与10号同步开通启用。届时可实现市政一卡通,轨道交通一票通。
    实现无线移动全覆盖率功能
    车站、车厢内采用了多媒体咨询和检询系统
    线路内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设施。在设计上参照了法国、俄罗斯……在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几乎走遍了各国的地铁,从中吸收了很多优点。
    目前完工的是10号线的一期工程。到2012年,10号线二期工程将完工,届时将形成与三环路同步的环线轨道交通。
 
   ”在汉字中,有四通八达的视觉效果,而这一点正是目前处于紧张动载测试阶段中的地铁10号线格外引人关注的特点。今年6月,它将与奥运支线、机场线同步投入运营,加上与原有的1号线、5号线和13号线都有换乘点,所以它的建成将为北京奥运会架起一条畅通的交通网线
  地铁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是一条位于北京城区北部和东部的半环线,途经海淀、朝阳两区,西起海淀区的万柳站,经海淀南路、知春路、安定路、太阳宫、沿东三环路向南至朝阳区劲松站。奥运支线由熊猫环岛站向北,经北四环路,至终点奥运森林公园南门。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共设车站25座
  目前,10号线可与1、5、13号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实现换乘,最终还可与线网中的4、6、8号线及亦庄线实现换乘,其枢纽作用尤为重要。
  10号线又是一个环线地铁,它与机场线配合,连接着北京奥运会的大部分场馆,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10号线的地下公共空间以“都市前沿”为整体设计理念,意在打造地铁网络中最具现代感、国际感,体现新北京面貌的系列空间。出入口是用钢材和玻璃相接而成的半透明建筑,这样的现代化设计主要是因为10号线经过的区域都是北京近十年来发展较快的地区,地铁地面风格应该符合周边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由于10号线所经地区和使用人群的特点,即现代、朝气、国际化,所以其内部空间色彩定位在国际认知度高、比较理性的黑、白、灰色调上。黑、白、灰也是中国传统的颜色,容易被市民接受。同时黑、白、灰的主色调,也为导向标示与广告等提供沉稳的背景。“每日穿梭于地铁的多彩而生动的都市人群,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10号线的基本色,正好可以衬托出这些颜色的绚丽多彩。”这也使10号地铁线与5号地铁线“多彩”+“暖灰”以及其他地铁线路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
  据奥运支线监管工程部副部长吕高峰介绍:奥运支线设在奥运中心区,是一条为奥运会场馆服务的线路,总长5.91公里,共设四个车站,由南向北依次为:北土城站,与10号线相连;奥林匹克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森林公园南门站,它们把奥运会主要场馆串在一起,像北土城站附近有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的奥运会摔跤馆,奥林匹克中心站东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林匹克公园站西有水立方,东侧有鸟巢;在森林公园南门站附近还有奥运会射箭馆和棒球场等。
  目前,奥运支线的土木工程已完工,装修工程已完成95%,6月将试运行。
  奥运支线有两点与其他线路不同,一是在北京地铁中首次采用了全封闭的安全门;二是线路各站台内采用了可直接饮用水系统。考虑到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特殊需要,各站台内为方便残奥会的运动员以及特殊人员出入,采用了全程无障碍设计,每个车站内还至少装有一部垂直电梯。为缓解奥运会期间的大客流,站台及候车室设计上比其他线路都要宽出20%,通道宽达14米至16米。
  从色调看,奥运支线的4个车站将分别以四季为主题,北土城站以红色加黑色为主色调,代表激情的夏季;奥体中心站则取黄色,代表辉煌的秋季;奥林匹克公园站的蓝色代表宽广的冬季;而森林公园站以自然绿色为主色调,代表充满希望的春季。
  今年奥运会期间,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换乘多条地铁线路直接进入奥运中心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各项赛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