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自发拍记胡同当选十大法治人物

(2007-12-16 17:22:39)
标签:

视觉/图片

80后

拍记胡同

十大法制人物

80后自发拍记胡同当选十大法治人物
    如果要评选北京的文化符号,相信没有人会忘掉两侧槐枝相连,深处铃声悠远的胡同。而随着北京的发展,这种胡同里的生活日益远去。
  为了留存这种生活,几十个出生在北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80后”,自发地组织了胡同拍摄活动,每个周末都在北京的胡同里穿行,记录着胡同的变迁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2007年12月,这支“拍记队”入选2007年十大法治人物。
  央视给出的颁奖词是:这个保护民间文化古迹的群体所做的努力显得异常珍贵,也体现了现代公民依法保护文物、传承历史的公益心和法律心。
 
    “不能让这么美的东西没了”
  拍记队的“创始人”之一张巍对胡同的着迷缘起于2000年。那一年张巍一家搬离了东半壁街胡同的四合院,带走的只有老屋的那扇红松窗棂。“我当时看着它发呆,心想这么美的东西,就这么没了?”他决定要做点儿事儿,为后代留下点儿什么。
  张巍创建了专门介绍老北京风俗、景点和胡同知识的“老北京网”,成为一群“老北京迷”的“掌柜”。2005年6月25日,十多名爱好胡同的网友通过老北京网相约,召开了第一次网友见面会。
  至今,“老北京拍记队”已经积攒了北京千余条胡同的10余万幅照片和40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还在去年成功举办了“文明·北京胡同2005摄影作品展”。
王龙的网名是“胡同里的虫子”,去年刚从大学毕业,而从大二开始,他就成了拍记队的主要召集者之一。每个周末下午,他都会带报名参加拍记活动的网友们到胡同里去寻访纪实行程。
  国子监、大栅栏、白塔寺夹道……北京老城区的胡同,王龙至少都走了4遍了。
  从胡同里的行人、四合院的场景,到门墩、窗棂,他们的镜头收录了胡同生活所有元素。“每条胡同里的原住老人都要走访到,我们要的就是原生态。”王龙这样告诉记者,边拍边记是他们的特色,这也是北京网拍记队的名称内涵。
  王龙说,北京对国外旅游者的最大吸引力不是长城烤鸭,而恰恰是胡同里那份带有人文特点的生活韵味。跟随着拆迁的脚步,他们的镜头已经覆盖了上千条胡同,留下了20余万幅照片,而他们拍摄过的300多条胡同已经永远消失了。他们想通过图像在网上建立一个胡同的完整世界。
  “荣誉保护他们继续拍记下去”
  当选年度人物之后,记者给王龙打电话向他道喜。王龙笑呵呵地说,记者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给他打电话祝贺的人,“我们队里的人都觉得很正常。”这透着80后一代的洒脱。
  “我们曾经在拍摄过程中被带到派出所,还被居委会拒绝过,因为大家都有‘不和陌生人说话’的防范意识。”王龙认为,这个称号最大的意义,就是在继续的拍记中,给他们一种保护。
  以胡同生活为代表之一的老北京文化确实在渐渐消失,北京的胡同确实需要有更多人的关注。拍记队提醒我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关注身边的生活,为未来留住历史。(消息来源:北京晚报)
80后自发拍记胡同当选十大法治人物80后自发拍记胡同当选十大法治人物80后自发拍记胡同当选十大法治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近疯狂健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