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视觉/图片 |
协和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沐浴在世界一流的医学氛围中,这使它得以同步地站在了世界的医学前沿。它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女生的医学院校;一位叫浦爱德的美国女人,来协和医院创建了“社会服务部”,关心病人出院后的社会链接,赋予医学以温情;一位叫兰安生的美国教授来到协和,给学生们讲“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日后他的一位学生受到感召,毕业后去了农村,在定县建立起中国“赤脚医生”的雏形。
协和曾经“宽进严出”的教学,一度备受争议。但后来又证明,这每年平均十六位毕业生的“极少数产出”,每一位后来都撑起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医学世界。在《协和医事》中,还有一些医学故事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孙中山在协和的最后岁月、梁启超在协和的看病经历引发的“中西医学之争”……
在书中,作者讴歌将协和人的为医气质总结为这样六个字:“自省、专注、慈悲”。在讲述传奇的同时,作者还试图为当下的医疗困境找寻答案。她在书中提到:“讲述协和的泛意义,比讲述协和历史本身更加重要”。“在今天的语境下谈协和,不只是为在功绩传奇中获得一种因怀旧而生的安慰,也希望通过解读九十年的协和医事,为眼前的医疗困境找到一些标准和答案:什么是卓越的医学院和优秀的医学教育?好医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为医之道和为医的幸福感?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这是作者讴歌和读者们所共同关心的当今热点问题。
该书作者讴歌,曾就读协和医科大学,此书是她受心中多年郁积的“协和情结”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