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粤行吟之六
随
缘
http://s4/bmiddle/4b5cb615g8e6486ed33c3&690
曾去过舟山的普陀,不为拜佛,只为聆听鸟鸣。
那雷鸟的长鸣、风鸟的啁啾,至今还在我耳畔回荡,恍若天籁之音。
为此,我即以一篇《鸟鸣佛国》而“荣登”《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偶尔自赏,仍感温馨。
那鸟鸣,是为佛音。
再来厦门的南普陀,亦不为烧香,而是因了……一个慰藉,或者缘分。
虽然我非善男,不习惯寺院里的烟火缭绕和摩肩接踵,也不信奉什么神灵,但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一种感应。这个感应时常在灵魂中漫步,不经意间就会把我“引申”于禅语、禅境中去,使我虚怀禅心,清逸逍遥,尽在云水之中。
看来我佛有缘。
既如此,那就随缘吧。
http://s10/bmiddle/4b5cb615g8e6472a62d49&690
一看见南普陀,就仿佛听到了空灵的钟声,肃穆而深远,澄净着我的心境。
享有“千年名刹”之誉的南普陀位于厦门市五老峰下,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本以为这是闹市中的一方清净,然举头相望,一宇神妙却从山门前熙攘的人流中淡去,飘散在岁月的记忆里。
天王殿里的弥勒佛,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仿佛世间所有的不幸都会在那笑里荡漾开去,化为一缕青烟。
大雄宝殿里的三世尊佛,仿佛世间惟一的所在,闭目敛神,冥思人间的物欲七情。
千手千眼观音手持法器,娴静神态中透露着无上的威严,震慑着俗世的尘念……
氤氲的香火气息弥漫着我的嗅觉。闻香移步,庄严的寺宇飞檐走壁,栉次鳞比,葳蕤的树木层层叠叠,一望无际,太阳躲在飞檐与菩提树冠的缝隙间温柔地张望着,气象威仪的万寿塔楼在逆光中形成肃穆的剪影……
对于这些“景物”,我虽然都是一掠而过,但却不乏虔敬。
亦可谓缘由心生。
http://s3/bmiddle/4b5cb615g8e647703c822&690
探幽发微。南普陀能令我凝神的,也许是那些琳琅满目的题刻吧。诸多石壁上的惮语,直击我的内心。那尊高大的“佛”字,那尊血红的“心”字,以及“慈航恩溥”、“常随佛学”、“趣静”、“大好河山”“无我”“洗心”等,无不张扬着佛学的浩瀚与人们对佛法的流连。
然而更令我瞩目的则是一道“随缘”的匾牌。它使我联想到南普陀寺的佛风,又使我感念起人世间的尘缘。
在这里,香客捐赠不拘多少,都会得到一柱香奉至佛前,即是随缘。
即便是不上香火,不以跪拜,但只要虔信、笃诚,亦是随缘。
正所谓心到神知也。
心即是佛,佛既是心。
佛心我心,我心佛心。
http://s11/bmiddle/4b5cb615g8e6479d2c00a&690
随缘,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却深含禅机。真正要做到禅语的“随缘”,则需要在人生的路途中深刻领会。
随缘,不是听天由命,也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自信和把握。拥有一份随缘之心,心中就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境界。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
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
这块“随缘”的匾牌,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切都是缘份。有些人有相见的缘,有些人有相知的缘,有些人有相爱的缘,有些人有共渡一生的缘。我不知道这种想法是贯于佛的禅理,还是一种浪漫的想法。
今生有缘,真心惜缘。就如这茫茫网海,遇上你是我的缘……
那么,就让一切随缘吧。
http://s7/bmiddle/4b5cb615g8e64a737f7e6&690
出得山门,但见寺前波光粼粼的水池里,红菏菡萏,嫩蕊凝珠,几只骄傲的乌龟竟然首尾相衔,腹背相叠,一群洁白的鸽子或安然踱步,或争抢着游人抛撒的食物;抬头仰望五老峰,好像是五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翘首以待……这不也是南普陀“随缘”吗?
一切随缘,一切随缘,即便是千山鸟飞绝。缘起缘落,缘生缘灭,都一个缘字把它了却。人生有喜也有悲,就像月圆又月缺,人生有聚也有散,就像花开又花落……
听一听周亮的《一切随缘》,顿觉眼前一片敞亮。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
http://s13/bmiddle/4b5cb615g8e64903fbfdc&690
2010-7-19初稿于厦门新鹭峰大酒店
2010-8-22修改于杨柳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