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考指导 |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苏轼是北宋________词派的开创者。
2、《红楼梦》的主线是_______。
3、《合欢树》的主题是歌颂了伟大的________。
4、《祝福》出自鲁迅短篇小说集《________》。
5、西晋散文家李密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6、《三戒》作者是唐代著名散文家_______。
7、民事案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8、请示的特点是请求性、____________、内容单一性。
9、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_______》。
10、《祝福》揭露了___________吃人的本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1、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A.遗憾(hàn)
B. 监(jiàn)生
?????歆(xīn)享
C.
狼藉(jí)
D. 够呛(qiàng)???
针灸(jiǔ)??
1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烟霭
B. 扼杀
C. 山坳
D. 战战兢兢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听到有獐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D、对面挺直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必恭必敬地听说话。
14、下列成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穷凶极恶
B.视死如归
C.将功补过
D.年富力强
15、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一句是(
A.这本书是我的。
B.我要炒肉丝。
C.开刀的是他父亲。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16、下面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A.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B.我们之间已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C.他舒服得如六月喝了雪水。
D.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17、对下面几篇课文的写作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的线索与《红楼梦》的主线是不一样的。
B.《合欢树》抒发的是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怀念之情。
C.《故都的秋》的作者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
D.《赤壁赋》侧重描写的是月夜赤壁的美景。
18、对作者篇目和体裁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铁生——《合欢树》——短篇小说
B、鲁迅——《祝福》——短篇小说
C、柳宗元——《三戒》——寓言
D、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科普文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 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19、这段文字的作者是鲁迅,其原名是________。其小说集有《_______》、《彷徨》、《故事新编》。(2分)
20、解释词语(4分)
21、“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2、下列各句对《祝福》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
B. 下层劳动人民的觉醒和反抗。
C. 通过一个悲剧故事唤起人们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号召人们共同推翻旧世界。
D.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鞭挞了中国民众精神的冷漠和麻木,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这段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3、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2分)
煮、泡、冲、烫;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漫、细、忙、点;洒、射、漏、静
甲处() 乙处( ) 丙处( ) 丁处( )
24、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2分)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25、划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法是________。(2分)
26、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三)、阅读下面这段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7、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正襟危坐(端正)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
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9、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3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五、作文
31、六月,农民们忙着夏收;六月,毕业生忙着高考;六月,学生们忙着末考。六月,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六月,更是一个忙碌的季节。
以《六月的感慨》为题目,完成一篇议论文。字数600以上。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二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豪放
二、选择题(24分)
三、阅读题(26分,除20题4分外,其它每题2分)
19、周树人
23、泡;听得;细;静
27、C
四、作文(略)(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