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天才”皈依佛门了……
一条“北京大学数学系高材生今年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其并支付全额奖学金,放弃去美国,他选择到西山千年古刹龙泉寺出家,遁入空门。据说,的智商高达260。龙泉寺里,已经有数位清华北大高材生在此剃度出家。龙泉寺有北大清华分校之绰号……”的微博,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入到了清华和北大等名校身上,特别是在高考录取进入的白热化争夺的关键时刻。
![[转载]北大“数学天才”柳志宇:是看透所有?还是所有都 [转载]北大“数学天才”柳志宇:是看透所有?还是所有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微博截图来自:@企业家智库
有人说,柳志宇看透了一切,并将其冠以“天才”之后下此结论,到底是我们的志宇看透所有?还是所有都没看透?我姜岚昕有感言要讲……
个性智宇 不该如此拂袖而去!
有人说,中国有两个地方最悬疑和科幻,一个是四川,那个地方时不时的总爱倒腾出几个神仙出来!另外一个就是湖北,那里时不时的总能弄出一个天才来!而且,湖北不但出才子,还出才女,这才女当然是如今红得发紫,并被清华“择优”录用的蒋方舟了,而才子的代表人物,不说其他的,柳志宇就能算一个。
而翻开柳志宇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凡尘世界各种金灿灿的光环可谓一直笼罩着这个天才,或称怪才,初中看微积分,高中看复变函数,泛函数,背楚辞,诗经,是数学奥赛冠军,去了北大之后成绩也超好,并且他的事迹彻底完全的属于“口碑相传”,绝非杜撰。
同时,“柳志宇师兄不用qq,不用人人,基本不用手机,不上网,更不会有博客,不玩任何游戏,心灵比小孩子还要纯净”也是他的另外一个写照。与此印证的则是柳志宇上大学之后的一段感悟“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
并且,面对择业等,柳志宇也有青年学子共同的焦虑“工作了之后又怎样呢?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一些行业的工作量很大,还要应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升职、评奖金、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更有家庭需要照顾”,还有青年学子共同的迷茫“但是这一生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改善社会?”。
看到这里,我们不能否认柳志宇的有血有肉,但是,按照儒家将亲情、友情、爱情之三情排位,我们的至少不会出了“大格”,置父母的感受和哀求于不顾,毅然决然的绝尘而去,至少,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根本,我们的智宇也不该弃之不顾吧?既然认识到“更有家庭需要照顾”,遁入空门怎么履行责任呢?
如此排序下去,“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的智宇,即使感受到“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也该走出象牙塔练练,尝试一番你的理想是否苍白吧?怎么能就如此放手了呢?怎么看都感觉柳志宇有逃避之嫌!
柳志宇果真看透了所有?我姜岚昕不敢完全苟同……人生在尘事中修行,对生命的理解也许更深。创业十年中,我总结了人生的十度修炼: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担得起责任、提得起精神。如果志宇能经历了人生的孤独、寂寞、痛苦、压力、诱惑、折腾、打击……我想他再去龙泉寺修行,相信会拥有非凡的生命智慧。若有类似志宇想法的朋友,建议大家别那么绝决,特别是那些还未经历沧桑的人,祈愿我们拥有同样的修行信念:尘事是修炼之境,世界是修炼之房,天空是修炼之志,大地是修炼之胸。
![[转载]北大“数学天才”柳志宇:是看透所有?还是所有都 [转载]北大“数学天才”柳志宇:是看透所有?还是所有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志宇出家 我们该想些什么?
翻开中国的“高考版图”,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可谓是当之无愧五强,这五个省的孩子分数之高,学习之刻苦也当为世界惊叹,仅仅拿清华和北大说事,这五省入门的门槛至少要比北京孩子高出100多分。
要说河南、山东高分,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与广东、四川是人口在一亿中间徘徊的人口大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点毅力和勇气是万万不能的!至于江苏,自古有“读圣贤书”的重教传统,安徽则是多战乱和洪灾,不读书是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湖北地杰人灵,有八百里洞庭、九头鸟和长江为证。
依据社会学,尤其是教育学的观点,“成长的足迹必然弥留着社会的影子”,在网络传播无处不在的今天,少年、青年的柳志宇因为忙于学习,为学业备战不休,加之生活的圈子相对比较封闭,不可能不受到一些负面思想,特别是被放大化的负面思想所影响,这可能是让他产生今天这个决定的前因。有意思的是,柳志宇在北大就读期间,他曾经参加过学校里的两个社团,一个是禅学社,另一个是耕读社。耕读社前社员认为,一个社团三任社长出家,或许是受到了所读古籍的影响,“毕竟古代文人大都有出世的思想。”也有人在海外微博上对此评论说:“看来这是传统啊!”。
关于柳志宇的出家,蒋方舟的评论更有意思,“我看过他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终极的问题,所以能够理解他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但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点遗憾他的选择这么彻底和决绝”。
说实话,在网络化、多元化时代,对于蒋方舟“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能够共识,但对所谓的“终极”之玄学,我不是很理解,用世俗的观点,毕竟追求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哪里能有“终极”呢?但是,考虑到阅历,特别是意境和语境的不同,在这里,也仅仅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吧。
只是,我姜岚昕陷入了几近不眠的彻夜思考……
几天之后,我姜岚昕突然觉得应该从这种纠结中解脱出来,并发出一个呼吁:留不住的柳志宇,让我姜岚昕、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有很多思考的地方,期待全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