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要从北京站乘车。我对这个车站已经非常熟悉,虽然它已经很破旧,但全国的车站,大体上都是这个样子,所以,也不足为怪。人多就多些,挤就挤些,至少还能弄到一个半个候车的座位。
去年四月,动车组列车开行,为此我一直很兴奋。从前返乡要坐上九个小时火车,提速之后,四小时即到,虽然票价提升了一倍还多,但我仍然默认了这个事实,因为,归心似箭......
而且,据说为了动车组列车的开行,各个车站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特别开辟了动车组候车室,条件相当好,我想,应该可以和软席候车室媲美吧。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北京站在2007年里进行了大修,但我心中一切美好的向往总是在无奈的事实面前被当头一击。
我已经在北京站乘了两次动车组,但让人心里实在很别扭。进入候车大厅,先察看电子显示屏,上面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动车组列车都在中央检票厅候车。“中央检票厅?”这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我猜想大概是修缮之后新设立的候车大厅吧。
乘扶梯到二楼,才明白中央检票厅是怎么一回事。中央检票厅其实就是一个很长的走廊,两边设满了购物的小店,小店倒是装修的不错,甚至可以与机场的设施一比高低。然而,候车室哪里去了?所有需要检票的旅客,全部站立在中央检票厅两侧设立的一个又一个检票口前,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
这已经让我很奇怪,但更奇怪的是,所有的八个检票口居然没有一个显示我乘坐的列车车次应该在哪个检票口检票!我拖着行李四下打听,整个长廊里也未见几个工作人员。后来问了一个负责寄存包裹的,终于问清楚检票的地方。看着时间还早,我开始仔细观察,从扶梯上来的人,似乎都要经过和我一样的程序,先是左顾右盼,然后找人打听,然后凑到这个检票口来。
后来,我终于在一个很不显眼的电子显示屏上,发现了上面公布着所有车次对应的检票口。但是,你如果不仔细看,不会发现这块显示屏,你如果不认识字,就不知道你应该在哪儿乘车,
到了检票时间,来了两位工作人员,站在检票口,没有任何扩音设备,只是用平时说话的声调道,D5次和K331次在这里检票。于是,我们就这样,鱼贯着,走向了站台,走进了列车。你如果长了耳朵也没有用,因为你听不到任何关于D5次开始检票的广播。
我不明白,我们花了比以前多一倍的钱,即没有享受到高出从前一倍的待遇,而且完全没有了立身之地,甚至没有任何醒目的标识提醒我们应该在哪乘车。这,就是铁路真正提升服务水平的标志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