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在四川旅行并度除夕
(2025-02-04 09:01:41)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原创,侵权必究)
2025-01-19
11:26
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从吴越漫游后返回襄阳,又在本年秋入蜀漫游、到重庆游长江三峡,并在四川度过除夕,开元二十二年(734)返回襄阳,大约写下6首与四川有关的诗。重庆游三峡另外专题论述。
一、在四川旅行雨后天晴
诗一、《途中遇晴》:“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时间大约在开元二十一至二十二年(733—734)间。旅行在巴蜀的山陵途中虽已雨后天晴,但是山坡上仍是道路泥泞。天开放晴,夕阳斜照,青山突出,晚云低垂。湿雨形成水珠沾在草叶上,残存的积水正哗哗地流入小溪。今晚在明月照耀下思念家乡,距离遥远愁苦凄凄。
二、在四川和仆人度过除夕夜
诗二、《岁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全唐诗》以本题收于孟浩然名下,但又以《巴山道中除夜有怀》收于崔涂名下。若为浩然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在蜀地度除夕夜时。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即今四川东部一带)路程千里迢迢,我羁旅在这危困艰难的万里行程中。在这山峦重叠遍地残雪的除夕夜,只有孤独伴着我这异乡之人。与骨肉亲人渐渐远离不能团聚,只好转与仆人亲近。明天就是新年元旦之日,我这漂泊外乡的人不堪忍受这份孤寂。
三、从四川返回襄阳途中临时停留、住宿
诗三、《途次望乡》:“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开元二十二年(734)早春,孟浩然游蜀返襄。客行在外的游子在落日时分更加焦急愁苦,思乡之情又反复催逼加快行进。在他乡外地,天寒之时夕鸟能及时归来(而我却滞留难归)。积雪深厚迷失了归还郢地之路,云色灰暗看不清四川阳台山。可叹我这凄惶奔走之人,谁能高声为我谋划、引荐?这里的“阳台”,即指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的重庆巫山县北阳云台山。
可以看出,此时孟浩然仍在不屈地与命运抗争,既有悲叹和不平,也希望有人发声为自己引荐。
四、游四川成都彭州市龙兴寺
诗四、《登龙兴寺阁》:“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鸟归余兴远,周览更徘徊。”
唐代各州均有龙兴寺。苏颋《陕州龙兴寺碑》称:“因制天下州,尽置大唐龙兴寺。”此处龙兴寺所指不详,有的学者认为,从诗意看,似在蜀地某临江之处,四川现存有成都彭州市龙兴寺。笔者前不久到襄阳城南凤林禅寺(今观音阁),看到相关介绍称,凤林禅寺又叫龙兴寺。此暂存疑。
五、在岭南和湖南2次提到巴蜀之地
诗五、《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沿诉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武陵春。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开元十四年(726)春诗人去岭南拜访朋友袁太祝,途中得知袁已迁任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于是又折回去武陵。武陵在四川巴地之东,故此处巴东实指武陵。
诗六、《湘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大约开元二十四(735),孟浩然游湘赣时作此诗。“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荆楚一带的烟云遮蔽了三巴之地,天色已晚,更看不见我的家乡。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此处指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一带,也包括孟浩然家乡襄阳在内。
一、在四川旅行雨后天晴
诗一、《途中遇晴》:“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时间大约在开元二十一至二十二年(733—734)间。旅行在巴蜀的山陵途中虽已雨后天晴,但是山坡上仍是道路泥泞。天开放晴,夕阳斜照,青山突出,晚云低垂。湿雨形成水珠沾在草叶上,残存的积水正哗哗地流入小溪。今晚在明月照耀下思念家乡,距离遥远愁苦凄凄。
二、在四川和仆人度过除夕夜
诗二、《岁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全唐诗》以本题收于孟浩然名下,但又以《巴山道中除夜有怀》收于崔涂名下。若为浩然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在蜀地度除夕夜时。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即今四川东部一带)路程千里迢迢,我羁旅在这危困艰难的万里行程中。在这山峦重叠遍地残雪的除夕夜,只有孤独伴着我这异乡之人。与骨肉亲人渐渐远离不能团聚,只好转与仆人亲近。明天就是新年元旦之日,我这漂泊外乡的人不堪忍受这份孤寂。
三、从四川返回襄阳途中临时停留、住宿
诗三、《途次望乡》:“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开元二十二年(734)早春,孟浩然游蜀返襄。客行在外的游子在落日时分更加焦急愁苦,思乡之情又反复催逼加快行进。在他乡外地,天寒之时夕鸟能及时归来(而我却滞留难归)。积雪深厚迷失了归还郢地之路,云色灰暗看不清四川阳台山。可叹我这凄惶奔走之人,谁能高声为我谋划、引荐?这里的“阳台”,即指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的重庆巫山县北阳云台山。
可以看出,此时孟浩然仍在不屈地与命运抗争,既有悲叹和不平,也希望有人发声为自己引荐。
四、游四川成都彭州市龙兴寺
诗四、《登龙兴寺阁》:“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鸟归余兴远,周览更徘徊。”
唐代各州均有龙兴寺。苏颋《陕州龙兴寺碑》称:“因制天下州,尽置大唐龙兴寺。”此处龙兴寺所指不详,有的学者认为,从诗意看,似在蜀地某临江之处,四川现存有成都彭州市龙兴寺。笔者前不久到襄阳城南凤林禅寺(今观音阁),看到相关介绍称,凤林禅寺又叫龙兴寺。此暂存疑。
五、在岭南和湖南2次提到巴蜀之地
诗五、《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沿诉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武陵春。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开元十四年(726)春诗人去岭南拜访朋友袁太祝,途中得知袁已迁任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于是又折回去武陵。武陵在四川巴地之东,故此处巴东实指武陵。
诗六、《湘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大约开元二十四(735),孟浩然游湘赣时作此诗。“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荆楚一带的烟云遮蔽了三巴之地,天色已晚,更看不见我的家乡。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此处指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一带,也包括孟浩然家乡襄阳在内。
前一篇:孟浩然赴重庆畅游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