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人,终身生活在襄阳,足迹遍布家乡的山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传世名篇和文化遗产。
孟浩然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卒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今年是孟浩然去世1271年。世称孟襄阳。在他265首诗作中,写襄阳山水的就有近150篇。其中,山66次,水60次,田园近20次。
在这些山水中,孟浩然比较喜爱菊花潭,为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和妙趣横生的故事。
说到菊花潭,现在已没有这个地名了,但是在陈家冲(今钱营四组),和孟浩然描写的很多特征不谋而合,经过我和我市著名规划专家陈家驹的多次探访,市岘山开发指挥部、市规划局正式批准把陈家冲规划为菊花潭风景区。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山上山下菊花多。菊花潭位于双背梁子微波站之下,在微波站周围长满了野菊花,一到秋季特别是重阳节前后,很多市民还来这儿登高望远,采菊健身。听村民讲,古时这儿住了两家“好家”,都喜欢种菊花,院内、院外都是菊花,每至秋天,潭周的野菊花和住户的五颜六色菊花同时开放,十分惹人喜爱。
村中有口菊花潭。陈家驹1964年支援襄樊市水泥厂恢复生产时,就目睹了陈家冲内的菊花潭。面积有100多平方米的水潭。当时在水泥厂通向矿山的路旁就有一股从石缝中流出的泉水,泉水甘冽,村民还饮用此泉水。泉周围还用山石砌了个井口,老百姓称此泉为菊花井,菊花井之泉水流入虎溪,形成一个绿水清幽的深潭。因此,把这个一年四季不渴的水潭叫菊花潭。一是因为泉水中冒出的水泡似菊花瓣。二也是因为山上山下长满了令人喜爱的菊花。也有人称龙井。原来的菊花井(龙井)和菊花潭由于1970年利用菊花泉的水,在虎溪之上闸了个小二型的水库,泉和潭都被淹在水下了,而且称之为“龙井水库”。
菊花潭水入虎溪。在采石场上,过去有一个老虎洞,从这儿流过的水叫虎溪。陈家冲内除蛮王此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老虎豹子进去过。当时因伤及农户猪、狗、牛、羊而老虎被封死在洞中。陈家冲内经老虎洞注入汉江的溪流古称“虎溪”。由于人员迁徒,以陈姓命名的陈家冲至今已没有陈姓人口居住,虎溪之名已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龙泉仍在寺址存。在微波站下,现在还有一口泉水,叫龙泉。襄阳的一些史书还记载这儿有一个寺叫龙泉寺。50年代微波站在这儿办公居住,后来搬到山顶上。
蛮王洞内钟乳石。在菊花潭旁岘山南麓,有一个洞叫蛮王洞。现在洞内里面卡斯特溶洞地貌特征却十分突出。洞分前厅和东西二支洞,洞内正面就是一尊大的钟乳石柱,洞中还有不少的钟乳石柱、钟乳石、石瀑、石漫、石笋陈列于洞顶或洞壁之上。古人把钟乳石称作“石髓”,看来这种称呼对钟乳石来说也是十分形象而逼真的。由于古代襄阳岘山一带人烟稀少,山上生态环境好,林中的灵芝、蘑菇也不少,岩石缝中还有野蜂筑巢。
菊花潭、虎溪、龙泉、龙泉寺、蛮王洞在孟浩然的诗中,均有生动的描写。
孟浩然的家在岘山附近的涧南园,离菊花潭非常近,大约有个3里多路。在这儿孟浩然写了大量优美的诗篇。说起来,孟浩然不光是一名大诗人,还是一个相声小品作家呢。
孟浩然和李白一样,喜欢纵情山水,饮酒赋诗。265首诗中,有65首都是和喝酒有关。
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孟浩然照例到户外登高。看看天色已晚,孟浩然就从双背梁子脚下的菊花潭村(今陈家冲菊花潭风景区,钱营3组4组所在地)下山,去找一个喜欢诗歌当然也是孟粉(现在叫孟婆汤)的朋友喝酒。谁知主人竟不在家,和他一样,也登山去了。“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鸡子在地上跑,主人不在家,也吃不到嘴里呵。
孟浩然走后,主人家回来了,听到邻居说后,内心很是过意不去。过后不久,主人家带话邀请孟浩然来家里玩。这一回,孟浩然玩的很高兴,当时就酒后诗兴大发。”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午喝多了,牌也打不成了,孟浩然倒头就睡。迷迷糊糊中也不知睡到多长时间,主人家又在喊他起来喝酒。”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孟浩然说中午喝多了喝不得了.主人说,酒醉后要再喝一点酒才能透墒呢。主菜嘛,还是炖的孟浩然喜欢的老母鸡。
酒嘛,自然还是孟浩然最喜欢喝的瓮头清了。

雾中菊花潭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0305_8d530fd5eda7a80a7f69gbYxR3vghvnc.jpg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1024_bf95df8d172d5039de6bhpx8bhmz9llM.jpg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1012_366cfaa4f86aaff0feefmwrCuyWGFk9N.jpg
菊花潭内到处是菊花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1024_020ac2fb9941da8c4e28Xad13FSMlyIS.jpg
龙泉寺遗址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0607_60522ddc4d387d714709vvBce4YPoe8H.jpg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0607_0382b66ce3463d623d2fbSeWiZ7FTXt6.jpg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1012_f6e2f72a9a4f4bc98076c6YG3yeK633O.jpg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1012_453d302bb31227d34354AjrPJzLvGNHJ.jpg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http://www.cl0710.com/attachments/20101012_366cfaa4f86aaff0feefmwrCuyWGFk9N.jpg
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