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一个名词的报时,或唱响的盛夏序曲(组诗)
(2022-10-28 14:03:00)
标签:
布谷麻雀 |
分类: 左拾遗诗歌 |
布谷鸟:一个名词的报时,或唱响的盛夏序曲(组诗)
甘露镇
在甘露镇的口中
乡村振兴是一个高频词。如果,用蝴蝶振翅形象的
比喻她,将产生蝴蝶效应
米粮铺社区刚刚挂上乡村振兴的标语
周围的村庄
撒开脚丫奔跑
共同致富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夏天端出调色板,在给杨梅、桃梨上色
给生活添彩
把一株水稻用格式刷刷成农业的文本
或“一季中粳”千亩示范田
苏家垱的乡村一日游,农家乐
到处都有新农村理想的模样
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城里有个家
在乡下有间老房子。节假日,在城乡之间
切换,拿起手机提前预约
把自己的名字报过去
“村村通”拉直成破折号
给它一个拐点,荒芜的丘陵
能长出金牛基地
产业园、桑椹,以及其它经济作物
汗珠,是取之不尽的省略号
收获季节,摘进果篮
在人民的手上,劳动,芬芳四溢
鄱阳湖的侯鸟,年年从共青城上岸
接应更多返乡的农民工
坐上高铁回家看见
乡村振兴,这句主谓短语,仿佛“复兴号”动车组
——通往共同致富
最短的路
布谷鸟:一个名词的报时,或唱响的盛夏序曲
夏天的片头曲
布谷鸟在声声叫。唱响儿时的歌谣
一幕乡村大戏
浓重开场
挂在乡愁里的鸟声。每年,都会比秧苗提前一步
赶到农业的上空
它和青蛙,一唱一和
劝耕和鼓励
水稻,分蘖、拔节,生长
一只布谷鸟,或它的近亲。飞入诗词
教课书,出山里
不会迷途,抵达老式的镰刀
返回。留下丰收在野
一只布谷鸟的翅膀
恰好,覆盖整个江南地区
(村庄的梦想,还小
还需要怀抱)
一只早起的布谷鸟
路过我的仰望。一刻,也不停留和歇息
农人一天的忙碌
从布谷鸟的报时开始
在城乡结合部
有万亩再生稻实验田。一声“布谷”,给大地喊回
无限生机
麻雀:一生乡愁的激活码,或关键词
防不胜防。一只麻雀,从乡愁的文件夹中飞出来
更多的麻雀,成群结队
飞入——
新时代的气象
一路上,叽叽喳喳
它们已经学会放弃抱怨生活
一只落单的麻雀
用头像注册,一日三餐登录故乡
吃昆虫,吃野生的果实
吃洒落的有机稻谷,像我的童年
——从不挑食。它们夜宿在屋檐下
亲近农民
接近地气
一群麻雀,蹲在低压线上
像引号。踩着电
——在村庄的内存中。麻雀,犹如C盘里不可删去
的驱动程序包
水口村:一滴水声加入合唱团
水田环绕
水口村,整天忙着农事一刻也不歇息
种稻。间种农舍、莲花遗徽
宗祠,村两委办公楼
山青水秀
一朵莲花,自带芬芳
一种共青精神,激励后来人不停奋斗
一个垦荒志愿者的故事。听完,会上心头,热血澎湃
水口村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米粮仓常年见不到底
村口的戏台,唱民间戏曲,也唱红歌
水口村,当好领唱
鄱阳湖的水声,从苏家垱弃舟登岸
赶来,插队加入
——合唱团
出了苏家垱,前头拐个弯就是拖沟岭
一块水田
拼图,紧挨着另一块水田
一条田埂
系紧农业的腰带
一棵秧苗分享另一棵秧苗
禾下乘凉的梦想
面朝七月
拖沟岭,丰收在望
剪报上的共青社,老照片里的共青垦殖场旧址
一节钢轨,掏空出工的号角
一柄锄头
一把铁锹
在共青城市博物馆的浮雕里
干劲十足
名声响亮的拖沟岭
从甘露寺出发
一口气跑到共青城的前头
一千多年过去
腿脚,还停不下来
一只白鹭,加深新农村在心中的分量
五月的雨水
水田,照单全收
自然界的馈赠。微风将雨脚画成锐角、钝角,或直角
等几何图形
水口村小学的学生
搬起手指头,计算出今年
农业的产值
秧苗有吸水的声音
田埂,即兴敲起蛙鼓
明晃晃的水田
雨后,当着蓝天白云的正衣镜
山影沐浴
布谷鸟,延时、或摊开一幅江南的画卷
一只白鹭
落入水田,水面颤抖。像法码,加深大地的重量
在水口村,内心的天平
顷刻,完全倒向
新农村的
一边
一声蝉鸣:乡愁最后的标本
盛夏的乐队里,蝉是领唱。有时,是独唱
一只知了的同期声
将最古老的民谣
调子起高了
周边的鸟儿,扯着嗓子帮忙
硬给高音部分顶上去
只要用心,就会留意到蝉和蜻蜓
有同款的翅膀
村庄,依晨傍晚
跟随蝉的手语
——飞翔
冬天,屏蔽了玉蝉发音的信号
简洁的手工,内置收款码
像奢侈品
一只蝉蜕,抱紧树干
仿佛,乡愁
——最后的标本
抑或,它在抱紧故乡的大腿
死不丢手
乡土意象:柿子
反复提纯,我决定选取柿子做乡土意象。在一首诗中
它青涩,故乡的风格就跟着青瓦白墙
它成熟,故乡的主题就跟着喜庆灿烂
一枚柿子,自带中国红。它的硬度
或心肠,恰到好处
落入人间,足够荡气回肠
有一种人情味,得到真实的呈现
一枚柿子,挂在枝头上,是手边最近的星辰
无论,夜有多黑
村庄走在前头
都有一只灯笼在手
清晨,炊烟给乡野的构图
再添一笔
一只柿子,用它的主色调
描绘着新农村的美景。它的饱满,蕴藏着自己的力量
前一篇:作家天地|来路或归宿(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