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笔记—李司军篇
难为司军还记得我,寄来《渝东南文学》和他的诗集《雪花背着她的上帝》。《渝东南文学》选发了我的《庆样,狗日的你就这样走了》。排版和印刷都不错,在民刊中不可多得。在此,感谢司军。
年前,在冉仲景博客里知道司军要出诗集。仲景为他作序。及至这本诗集到了我手上,我还是感到有些意外和惊喜。我又想起两年前的那场星星诗刊笔会。我又回到重庆,回到黔山。
那里有一帮好兄弟们。
从重庆到黔山,中间有三百多里路途。班车走一趟要五个多小时。公路沿着乌江陡崖蜿延东去,像一根稻草飘浮在江上。两岸崇山峻岭,风景如画。沿途多隧道。想起李白〈蜀道难〉。这里的地理时空,是适宜诗歌生长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古人作诗多半是在羁旅途中或马背上。那时没有汽车,出门大都靠步行。一个人走在山道或官道上,寂寞中不捉弄得事,作点诗,日头难以西下。黔江和附近的秀山、酉水多产诗人。实乃此处地理闭塞,文化氛围长久积淀,凝聚不散、地杰人灵使然。
正如司军在开篇中写道:“我写诗,就是把自己放进草原/和白马一起举起四蹄/一口气吹绿连天的地皮//我写诗,就是依据上帝的刑律/把自己流放到孤寂和遥远//”。司军的诗和他的人一样精明实在。他的诗大多数是心灵孤独的喷发。
司军是人民教师。经历过从民办代课到转为正式教师漫长的过程。我在农村里生活过。这种人生况味,不亲身经历,很难体会。司军也经常舍家住在校室里。独处的时间多。这让他对诗歌创作有了充分思考的余地。太热闹的生活是产生不了诗人的。寂寞出诗人!忧郁出诗人!司军喜欢写与“马”有关的诗。而且多佳作,质地丰盈。其中:
黑马
一声长嘶就是一条道路
四蹄溅起的火焰就是四明亮的灯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是四条或厚或薄的绷带
由四个奔跑
逐一去解开
黑马永远不会与黑烟融为一体
它迅疾如一道闪电
咔嚓一声划破黑夜
让黎明从天空漏进来
这多少有一点借“马”自喻的意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诗人“一声长嘶就是一条道路”。他的精神世界是独来独往的,高蹈的,不为世人拘束的。他永远“不会与黑烟融为一体”。不容易妥协。他的理想最终像“黎明从天空漏进来”。司军有坚定的信念。他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很难得!
印象里司军的话不多。但他的诗歌每篇信息量都很大。诗人将他对生活的认知都倾心注入在他的诗篇中了。让人读他千遍,也不厌倦。
我喜欢白
我喜欢白,我的皮肤却有点黑
没有墨汁黑
没有锅底黑
与白相比
却越比越黑
所以,从小我就害怕
戴黑眼镜的人
我怕把我越看越黑
当然,我也不希望白眼镜的出现
以免别人把我看白
不造作,不骄饰。一个真诚的司军在哪里都能坦荡胸怀!白就是白,黑就是黑。敢于坚持“本真”。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秀山终于通高速公路了。听说渝怀铁路也早已通车。司军出门更方便了。开放后的秀山,司军还能不能写出更好的诗歌呢。我喜欢那些明显带有地缘特色的诗篇。在重庆诗人的诗歌中,我经常读到吊脚楼、龚滩、花灯寨、盐局、乌江等等温暖的词汇。司军这本诗集在第四辑〈原版武陵〉中也一再提到这些质朴的古老的意像,又一次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中。
《雪花背着她的上帝》收集司军一百余首诗歌。我无法做到一一细品。我对司军充满信心。我也期待司军创作更多原汁原味的诗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