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中词类活用现象的归纳与分析

(2006-12-18 22:52:07)
分类: 读书小吧

《左传》可谓春秋战国时期外交家的外交辞令的大集成。

作为与外国打交道的主轴,外交官的言语不仅代表着他个人,更代表着他的国民、他的君主、他的国家,于是,他的说话,便要分外地注意,注意语气、注意用词、注意技巧。在这一种官场的言语中,在一字一句中运用词类的变化便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也便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1)         名词用如动词:

如“晋灵 公不君”中,“君”点明了“君主”的意思,而作了“晋灵公”的谓语后,则表示一种了行为的附属,成了“行君道”的意思,再在其前加上否定副词“不”,便成了“不行君道”,这样一来,字句简洁精炼,表达的意思又明了,而且单就“不君”二字,就已有力地传达了作者一种“鄙夷”与“不屑”的感情色彩,可谓“一字传神”!

    2)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包括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下面我们就动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来举例说明问题:

      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亡”既是说话人对自己国家珍爱的一种内心的强烈感受,说“亡郑”,实质上是不希望郑亡,说出了一个“亡”字,可以说是“可以使郑亡,但是,谁担保永没有一个国家会‘使秦亡’?”起到了警示秦王的作用,达到了谈判的目的。

      名词的使动用法:

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肉”字形象地说明“骨枯肉尽”的悲人情形,同时“使枯骨生肉”的说法,也在暗中对国君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必须为百姓着想”,把百姓逼急了,终会到国破人亡的地步。

3)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包括了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我们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为例来说明问题:

      如“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即用药来治,既是点明药的作用,也是说明“用药”的意思。

    4)名词作状语:

     如“夜缒而出”,“夜”字点明时间,“在夜里”,点明一种必要性,点明外交家手段使用的时机、情形。

    5)动词用作状语:

     如“夜缒而出”,“缒”字点明工具——绳,点明方式——绑住(某人)。

从以上的归纳与分析中,我们不难知道,古代外交家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尽管语言词汇发展得还不完善,但其用语还是相当精炼的,而且,尽管是 “不完善”,都已在千年前就为我们塑起了用词、用语的规范性,并为后代在外交方面树立了一种典范、建立了一种模型,其意义,直到今天,依然不可抹杀,而在今天,不管是外交,还是一种普通的社交,《左传》中的礼节、交际方式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深入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小语
后一篇:今日小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