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堰“山伯坟”疑为梁祝墓

(2010-01-21 10:43:50)
标签:

梁祝

墓碑

墓葬

土堆

祝英台

十堰

杂谈

分类: 文章

 

十堰“山伯坟”疑为梁祝墓
当地老人证实梁山伯、祝英台墓碑确实存在 专家推断墓葬年代为宋代或更早
时间:2010-1-21 7:50:07   来源:十堰晚报   【秦楚论坛】   评论【所有评论】

http://www.cnhubei.com/xwzt/images/xwy0155555.jpg

http://www.10yan.com/Files/1001/21/A5tt2.jpg

王守刚告诉记者:“山伯坟”就在那座吊塔下面。

http://www.10yan.com/Files/1001/21/ditu.jpg

http://www.10yan.com/Files/1001/21/A5tt3.jpg

Google卫星地图搜索到的“山伯坟”

点击进入秦楚论坛查看原帖 

    ■文、图/记者 税晓洁

    日前,秦楚论坛惊现一帖《本人在湖北十堰曾发现梁山伯墓碑》,引发记者好奇,19日随市博物馆副馆长祝恒富、考古部主任刘志军等专家到武当路寻访,结果令人惊奇。当地老人不仅证实该墓碑确实存在,并且还有直径6米的疑似梁祝墓葬,叫“山伯坟”。专家推断,这可能是一座宋代或更早的大墓,极具研究价值。

 

  网友“乐之3600”发帖说:“那是1973年,本人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时,营部驻扎在十堰市的十堰水厂至马家河之间的山沟里。营部背后山腰上是二汽的铁路专线,正面约25米处是一条水沟,水沟对面是连贯十堰全市的唯一公路,公路上面是襄渝铁路的铁路桥。
  当时,我们营初来此地驻扎,人员从营部到公路的进出,都要经过营部正面的这条水沟。水沟约两米宽、20厘米深。在我们营部来此驻扎之前,沟面上有座约60厘米宽、180厘米长的石板小桥,供人们往来使用。
  石板小桥显然无法满足营部的需要。于是,第一时间里,营部就将石板小桥拆掉,在沟面上重新建起一座钢筋水泥桥。此时大约是1973年2月下旬。
  没想到,拆掉的石板小桥桥面,竟然是块墓碑,清除淤泥后,碑面上的文字清晰可见。其字曰:梁山伯、周英台之墓。还有些文字,可惜我已经记不清了。
  这墓碑,我们营部的全体官兵当时都亲眼目睹,共同见证了这一发现。联想到离此约1公里处是马家河,梁祝传说中有个马庄,当时我们就猜想,莫非此碑与梁祝传说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难道是此地人士?
  因当时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加之碑文中所写的是周英台,不知此梁山伯、周英台与彼梁山伯、祝英台是否有关联,所以对此碑的好奇和关注也就倾刻烟消云散,既未向当地政府报告此事,也未对墓碑作任何处理,把它弃之一旁,从此不管不顾。后来这墓碑下落如何,不得而知。”
  记者按照描述查阅《十堰地名志》,赫然看到那一带,竟然真有个地名叫“山伯坟”。再用Google卫星地图搜索,也标注有“山伯坟”。记者的汽车导航GPS上,也能查到该地名“山伯坟”。

“山伯坟”疑为梁祝墓葬

  按图索骥,过火车站进入武当路,向东数公里,过一座铁路桥后,GPS显示“山伯坟”就在附近。
  找人打听,一老者热情指点:“山伯坟”啊,前些年搞建设的时候平掉了。原来的位置就在现在的公路边,中石化加油站旁边的一座塔吊下边的地方。
  塔吊在一座院子里,旁边是仓库和厂房。老人说,这里原来有一条河,后来搞新村建设的时候,整个地势都垫高了,“山伯坟”也就不见了。
  老人叫王守刚,58岁,是原堰口大队二队的会计。他回忆说,碑有两块,一大一小,大的差不多有一人高,小的有半米高。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放在对面公路边的大队仓库门口,后来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与帖子记述稍有不同的是:王守刚回忆说,那两块碑当年他曾仔细看过。大碑确实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墓碑,上面竖排的几行小字很模糊,当时就看不清楚,加之年代久远,他实在记不清了。但是,上面的几个大字,他印象非常深刻:写的是“祝英台”,而非“周英台”。

 

王守刚高中文化,他对此非常肯定地说:“就是写着‘祝英台’,不会错。”
  那么,网友贴子里和王守刚记忆里的墓碑,究竟是不是同一块?这个细节的差异,究竟是岁月沧桑记忆误差还是别有隐秘?只有实物最有发言权。
  墓碑究竟去了哪里?是否还能找到?
  王守刚又带我们去寻找当年的队长王化权老人,打听墓碑下落。
  王化权家就在对面半山腰。老队长已经76岁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他回忆说,那两块碑一直放在队里的仓库门口很多年。仓库是土坯房子,在公路上面五六米处。后来加宽公路时,路基很低,就连房子和碑一起推下去垫路了。
  那碑是不是还埋在公路的路基里呢?
  “这谁能说清楚啊?当年谁也没把这当回事啊……”王化权老人指着加油站和楼房间的“山伯坟”原址说,是在改造河道的时候推平的。
  根据老人的描述,那是一个圆形土堆墓,高一两米,直径有五六米,当时周围是一片菜地。小溪沟改道截直推平的时候,发现里面全部是大青砖。土堆里面是用大青砖砌成圆形,前面还有一个砖券门,上部起拱。墓砖上,没有发现任何纹饰。在小溪沟改道之前,墓碑就倒卧在圆形土堆旁边。
  祝恒富、刘志军对记者说:圆形土堆,指的是墓葬的封土堆。而圆形砖室墓,以宋代居多。墓葬前面的砖券门,也就是通常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甬道或者是墓室上部的券顶。
  但宋代时期的墓葬,墓碑一般不是竖立在墓封土堆外的。他们推测说:墓砖上没有发现纹饰,这个可以初步判断,汉墓的可能性很小。从描述的砖室情形看,宋墓的可能性要大。但从墓碑的情形看,是明清或以后的可能性多些。由此看来,碑可能是明清时期所立,而墓葬的年代则在宋代或更早。
  该墓葬现在还有没有考古价值?这要看当年推平的时候,是把整个墓葬都毁坏了还是只动了上面的一部分。关于这些,因年代久远,老人们的记忆都有些模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调查。

十堰本地的另类梁祝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我国民间流传已逾千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情绝唱,广泛影响全世界。
  一般认为,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梁祝故事应该确有其事或原型。初唐时,梁载言所撰《十道四蕃志》就有相关记载。唐朝张读所著《宣室志》中亦有比较详细的故事。历史上,著名的男扮女装的故事都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较高,妇女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比如著名的木兰从军,再比如南齐的娄逞女扮男装进京读书也被记入正史。因此祝英台女扮男装读书的故事,应当是有根据的。
  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全国各地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至今全国发现的唯一梁祝墓碑是山东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的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全文843个字,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
  网友“乐之3600”说:现在写出这篇文字,并非想参与梁祝传说的源头之争,更非为当年的这一发现力挺,只是希望说明事实,留待存疑。如果日后被证明此地真的与梁祝传说有关,或许可为梁祝传说研究有所裨益。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普遍流传的梁祝故事一般都是定型成这样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出门读书,和同窗三载的梁山伯产生爱情。祝英台的父亲不同意梁祝结合,把祝英台另许他人,梁山伯因思念祝英台积郁病死,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撞开了梁山伯的坟墓,最后,双双化为一对彩蝶。
  而在十堰本地,流传着另类的梁祝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高霜木先生搜集有《祝英台有个刁嫂子》。在鄂西北的这个传说中,祝英台的父亲并不狠毒,而是祝英台有一个刁钻的嫂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也并非悲惨化蝶,而是喜结良缘。
  有别于他处的独特的传说,曾经竖立在路边的墓冢和墓碑,所有这一切,都指向汉水之滨的十堰与梁祝故事有关,并非空穴来风,值得深入研究。恳请知情者提供更多线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