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山伯坟”疑为梁祝墓


标签:
梁祝墓碑墓葬土堆祝英台十堰杂谈 |
分类: 文章 |
十堰“山伯坟”疑为梁祝墓 | ||||
当地老人证实梁山伯、祝英台墓碑确实存在 专家推断墓葬年代为宋代或更早 | ||||
|
那么,网友贴子里和王守刚记忆里的墓碑,究竟是不是同一块?这个细节的差异,究竟是岁月沧桑记忆误差还是别有隐秘?只有实物最有发言权。
墓碑究竟去了哪里?是否还能找到?
王守刚又带我们去寻找当年的队长王化权老人,打听墓碑下落。
王化权家就在对面半山腰。老队长已经76岁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他回忆说,那两块碑一直放在队里的仓库门口很多年。仓库是土坯房子,在公路上面五六米处。后来加宽公路时,路基很低,就连房子和碑一起推下去垫路了。
那碑是不是还埋在公路的路基里呢?
“这谁能说清楚啊?当年谁也没把这当回事啊……”王化权老人指着加油站和楼房间的“山伯坟”原址说,是在改造河道的时候推平的。
根据老人的描述,那是一个圆形土堆墓,高一两米,直径有五六米,当时周围是一片菜地。小溪沟改道截直推平的时候,发现里面全部是大青砖。土堆里面是用大青砖砌成圆形,前面还有一个砖券门,上部起拱。墓砖上,没有发现任何纹饰。在小溪沟改道之前,墓碑就倒卧在圆形土堆旁边。
祝恒富、刘志军对记者说:圆形土堆,指的是墓葬的封土堆。而圆形砖室墓,以宋代居多。墓葬前面的砖券门,也就是通常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甬道或者是墓室上部的券顶。
但宋代时期的墓葬,墓碑一般不是竖立在墓封土堆外的。他们推测说:墓砖上没有发现纹饰,这个可以初步判断,汉墓的可能性很小。从描述的砖室情形看,宋墓的可能性要大。但从墓碑的情形看,是明清或以后的可能性多些。由此看来,碑可能是明清时期所立,而墓葬的年代则在宋代或更早。
该墓葬现在还有没有考古价值?这要看当年推平的时候,是把整个墓葬都毁坏了还是只动了上面的一部分。关于这些,因年代久远,老人们的记忆都有些模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调查。
十堰本地的另类梁祝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我国民间流传已逾千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情绝唱,广泛影响全世界。
一般认为,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梁祝故事应该确有其事或原型。初唐时,梁载言所撰《十道四蕃志》就有相关记载。唐朝张读所著《宣室志》中亦有比较详细的故事。历史上,著名的男扮女装的故事都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较高,妇女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比如著名的木兰从军,再比如南齐的娄逞女扮男装进京读书也被记入正史。因此祝英台女扮男装读书的故事,应当是有根据的。
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全国各地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至今全国发现的唯一梁祝墓碑是山东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的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全文843个字,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
网友“乐之3600”说:现在写出这篇文字,并非想参与梁祝传说的源头之争,更非为当年的这一发现力挺,只是希望说明事实,留待存疑。如果日后被证明此地真的与梁祝传说有关,或许可为梁祝传说研究有所裨益。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普遍流传的梁祝故事一般都是定型成这样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出门读书,和同窗三载的梁山伯产生爱情。祝英台的父亲不同意梁祝结合,把祝英台另许他人,梁山伯因思念祝英台积郁病死,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撞开了梁山伯的坟墓,最后,双双化为一对彩蝶。
而在十堰本地,流传着另类的梁祝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高霜木先生搜集有《祝英台有个刁嫂子》。在鄂西北的这个传说中,祝英台的父亲并不狠毒,而是祝英台有一个刁钻的嫂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也并非悲惨化蝶,而是喜结良缘。
有别于他处的独特的传说,曾经竖立在路边的墓冢和墓碑,所有这一切,都指向汉水之滨的十堰与梁祝故事有关,并非空穴来风,值得深入研究。恳请知情者提供更多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