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言专业自考文丛:[概论]《唐宋名家词导读》课

(2008-09-25 18:43:35)
标签:

教育

自考

唐宋名家词

分类: 学习随笔

                 

                  汉语言专业自考文丛:[概论]《唐宋名家词导读》课

 

语言专业自考文丛:[概论]《唐宋名家词导读》课程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
 
 1、从编排上来讲,课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拮取了唐宋50多位名家近200多首词作品进行导读欣赏。这些作家作品,从唐代早期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浓厚的文人词,到晚唐五代浓艳香奁的花间词及词境渐深的南唐二主词,到代表宋朝一代文学的豪放、婉约和清雅词,到宋末元初的四大家作品,基本涵盖了词的发展脉络和经典创作。代表作家中,张炎是宋词的结束者,以后便是新兴散曲的时代了。
  2、从内容上来讲,课材相当于诗词赏析类,难度和考核要求其实比专科段的文学作品选相对还要简单一些。自学者只要理解并掌握各首词选的作家生平、相关写作背景、含义、意境及艺术特色等,就可余裕应对实际考试中的各种题型了。
  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
  1、对于作品选一类的课程,可以存在各种不同的学习线索,应该主要视读者各人的思维习惯和识记偏好而定。例如,以本课程而论,200多首词作品,既可以参照文学史的角度,按唐宋词的发展和创作脉络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不同词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归类记忆;或者以重点作家作品为核心,再有机地结合和串联其它作家作品等。
    2、课程的知识要点,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词的基本知识;词作家的生平知识;词作品的赏析论述等。前2类的知识要点,具体请参见本课程「笔记」栏目。实际考试时,主要体现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后1类的知识要点,实际考试时,主要体现为简答(析)题和论述(分析)题。读者既可直接参照课程每首词的「导读」部分,也可参见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课程辅导书《唐宋名家词导读》。总的来说,作家作品之中存在主次轻重之分,但在学习上却不能抱侥幸之念;难度不大,然无捷径可言。每首词必须在熟记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味意境、了然于胸。不过,逐一过关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课程作为词类作品的赏析,主观感情色彩是比较浓重的,因此,在笔者看来,实际考试作答时,对于各类问题的见解,其实只须按照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理论观点流畅通达地组织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根本无须对课材导读或辅导书的答案亦步亦趋。更何况,见仁见智的情况,想必应该也是允许的。
 1、考卷试题类型及各部分所占分数比重等,请见下表:
序号 题型 题量×题分 合计题分 两大部分占总分比重
单项选择题 20×1 20 40%
多项选择题 5×2 10 
填空题 10×1 10 
简答和简析题 5×6 30 60%
分析和论述题 2×15 30 
  2、卷面分数分布特点分析:
 
 从卷面分数来看,虽然笔答题所占比重高达70%,但实际考试中,由于每题1分的10道填空题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就难度系数而言,基本可归入选择题类。其余60分的笔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各占30分,题型简单,题量不算很多,因此各题的题分相对较高,尤其是论述题。由于所有简答题、论述题都没有给出题目所要求析论的作品的原文,因此,笔者在本课程「概论」栏目中曾强调对各作品必须逐一过关、了然于胸,就是这个道理。哪怕对于略读的词家作品,也千万不能有所忽视。
  以2002年的考题为例,最后一道论述题是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可能许多考生都会阴沟里翻船,连原词作究竟是什么都记不起来,更遑论论述该词是“如何通过动作和细节表现孤独感的”。笔者是2003年10月份参加并通过该门课程考试的,正是有了上述这道考题的警例,笔者在考前特地将课本教材中的所有词作反复诵记,以保无虞。因为只要理解和熟记了词作原文,面对考题,根本无须倚赖教材的导读分析,以我们作为本专业考生的文学水平论,基本都可以绰绰有余了。故此,希望学友读者切记。

汉语言专业自考文丛:[笔记]《唐宋名家词导读》复习纲要
一、唐宋名家生平资料概览
作家 字 号 籍贯 词集名/存词数量 地位影响/评价/名句
温庭筠 
卿 温助教 太原(今山西省祁县) 《金荃词》-70首 花间词派鼻祖。被常州词派张惠言评为:“深美闳约”。
韦庄 端己  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 《浣花词》-54首 由晚唐入前蜀,并终身仕蜀。是花间词派中另一位具有独特词风的重要词家。
冯延巳 正中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阳春(香奁)集》-119首,唐五代词人最多 王国维《人间词话》:“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李煜 重光 钟隐(钟山隐士)、莲峰居士 江苏徐州 《南唐二主词》-30余首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柳永
 耆卿 柳七;柳屯田 福建省崇安县 《乐章集》-200余首 王灼《碧鸡漫志》:“《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 《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定风波》(彩线慵拈伴伊坐)、《抛球乐》(汴京清明上河图)、《望海潮》(金主欣然有慕)、《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张先 子野 张三中;桃杏嫁东风郎中 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 《张子野词》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苏轼:“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晏殊 同叔 富贵词人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珠玉词/集》-130余首,皆为小令 清冯煦《蒿庵论词》称其“为北宋倚声初祖”。在张惠言的《词选》中,《蝶恋花》(小径红稀)是唯一入选词。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欧阳修 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初集《平山集》-已佚;《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190余首;《醉翁琴趣外编》、《六一词》 《采桑子》-13首,咏颖州(今安徽)西湖四时景物,后三首叙身世之感,情感苍凉沉郁。《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 曾慥《东坡先生长短句》年代最早;《东坡乐府》 一生知密、徐、湖三州;贬黄、惠、詹三州。王灼《碧鸡漫志》称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自是一家”。
黄庭坚 鲁直 涪翁,山谷道人 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 《山谷词/山谷琴趣外编》 词与秦观齐名,有秦七黄九之称。《念奴娇》(断虹霁雨)自认“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秦观 少游/太虚 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省) 《淮海词/淮海居士长短句》 苏轼以其有屈、宋之才;“山抹微云秦学士”;今代词手;宋一代词人之冠;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少游,词心也。”
贺铸 方回 北宗狂客,庆湖遗老 会稽山阴(浙江省绍兴市) 《东山寓声乐府/东山词》-286阙,北宋词人中仅次苏轼 因《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赢得“贺梅子”之称;张耒评其词“盛丽、妖冶、幽洁、悲壮”。
周邦彦 美成 清真居士 钱塘(浙江省杭州市) 《清真集/片玉词》-200余首 清常州词派周济《宋四家词选》推举清真词之浑化为最高;
李清照  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县明水镇 《漱玉词》《词论》 词“别是一家”。
岳飞 鹏举  相州汤阴(今河南省) 《小重山》《满江红》-3首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满江红》以胆量、意见、文章著称。”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济南历城(今山东省) 《稼轩词》-620余首,宋冠 曾作《美芹十论》、《九议》等文章进言朝廷;一生曾长期在江西带湖、瓢泉处退居。王国维评其为“南宋唯一可比北宋词人者”;今夏承焘评其为“刚肠如火,色笑如花。” 《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姜夔 尧章 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 《白石道人歌曲》-84首,自注曲,今唯一完整之词乐文献 张炎《词源》拟之“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扬州慢》-明著甲子第一首;《暗香》、《疏影》-咏梅绝调。
吴文英 君特 梦窗,觉翁 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 初集《霜花腴词集》-不传;《梦窗词稿/集》-340首 张炎《词源》讥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王沂孙 圣与 碧山、中仙、玉笥山人 会稽山阴(浙江省绍兴市) 《花外集/玉笥山人词集/碧山乐府》-50余首 陈延焯称清真词法之密、白石词调之高、碧山词味之厚并称“词坛三绝”。
周济《宋四家词选》选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四家词,示学子以“问途”。
张炎 叔夏 玉田、乐笑翁 先世凤翔(今陕西省),寓居临安(今杭州市) 《山中白云词/玉田词》-300余首;《词源》-2卷 擅写咏物词,有张春水、张孤雁等雅号;词风清空骚雅,时人有:“家白石而户玉田”之誉。
【注】上述词家中,占籍最多的四个地方是: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二、词的常识
 作者 观点理论
1、词的起源
 明代俞彦《爰园词话》 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
 况周颐《蕙风词话》 诗余之余,作赢余解。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故曰诗余。
2、词的性质
 缪钺《诗词散论》 细美幽约——词心
 张炎《词源》 清空婉丽——词境
3、词的体制 任中敏《词曲通义》 列词体为寻常散曲、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今仅存寻常散曲。
 明代中叶顾从敬《类编草堂诗余》 以征歌而设,始分小令、中调、长调,并称为古人定例。
 宋代“小唱” 令、引、近、慢四分法,大体承袭唐宋大曲传统。
4、词的风格 明代张綖《诗余图谱•凡例》 正式将婉约、豪放两种词风并举,并以东坡、少游为代表。
 清初王士祯《花草蒙拾》 明确依据词风不同而分婉约、豪放两派。

汉语言专业自考文丛:[应试]《唐宋名家词导读》备考综览
广东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宋名家词导读试题
课程代码:801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目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故日诗余的批评家是( B )

A. 汪森    B.况周颐    C.王国维    D.俞彦

2.将词体明确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是从( D )开始的。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3.明确按照词风不同,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的批评家是( C )。
A.张綖    B.张炎    C.王土祯    D.俞彦

4.《河传》词调的声韵以(B  )为特征。
A.欢快    B.悲切    C.愤怒    D.惆怅

5.下列词调中带有和声的是( C )。
A.《菩萨蛮》    B.《忆江南》    C.《采莲子》    D.《渔歌子》

6.牛希济作了七首分咏七个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故事的词,其所用的词牌名为( B  )。
A.《河传》    B.《临江仙》    C.《忆江南》    D.《念奴娇》

7.李煜的籍贯是(D  )。
A.江苏南京    B.江苏苏州    C.江苏泰州    D.江苏徐州

8.被誉为词中的清明上河图的是( )。
A.欧阳修的《采桑子》    B.柳永的《蝶恋花》
C.柳永的《抛球乐》      D.辛弃疾的《蝶恋花》

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句出自( )。
A. 张先的《天仙子》      B.张先的《浣溪沙》
C.王安石的《桂技香》    D. 吴殊的《鹊踏枝》

10.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写作地点是( B  )。
A. 惠州    B.密州    C.黄州    D.杭州

11.被陈师道誉为“今代词手”的词人是( B )。
A.苏轼    B.秦观    C.柳永    D.黄庭坚

12.存词数量在北来仅次于苏轼的词人是( A   )。
A.贺铸    B.秦观    C.柳永    D.周邦彦

1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的形式来追悼(   )。
A.小妾朝云    B.妻子王弗    C.弟子秦观    D.王安石

14.清代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建立词统,以清真词的( )为最高标准。
A.清空    B.雅正    C.浑化    D.质实

15.南渡初年广为传唱,并被称为《渭城三叠》的周邦彦所作的词是( B )。
A.《少年游》(并刀如水)    B.《兰陵王》(柳阴直)
C.《满庭芳》(风老莺雏)    D.《六丑》(正单衣试酒)

16.李清照《醉花明》(薄雾浓云愁永昼)所写的节日是( C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17.李清照词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中的双溪在今( C )境内。
A.山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福建省

18.张元干《贺新郎》词结句“举大白,听《金缕》中”的“《金缕》”是指(B )。
A.古典乐曲名          B.《贺新郎》的别名
C.《菩萨蛮》的别名    D.福建民歌名

1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词句出自( B )。
A.陆游的《夜游宫》      B.陆游的《诉衷情》
C.辛弃疾的《夜游宫》    D.辛弃疾的《诉衷情》

20.其词被张炎比喻为七宝楼台的词人是( C )。
A.姜夔  B.史达祖    C.吴文英    D.周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旗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唐圭璋《宋词四考》考订宋词作者籍贯,占籍最多的是(ABCE)四省。
A.江苏    B.江西    C.渐江    D.山东    E.福建

22.传为李煌的绝笔之作有(AD)。
A.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C.《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D.《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E.《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并称为“咏春草绝调”的三首咏春草的词是(ABC)。
A.林逋《点绛唇》      B.欧阳修《少年游》    C. 梅尧臣《苏幕遮》
D.欧阳修《浪淘沙》    E.晏殊《破阵子》

24. 下列各项中与周邦彦有关的有(AB )。
A. 词集名《片玉词》    B.字美成     C. 苏门四学上之一
D.词与秦观齐名        E.浙江温洲人

25.被王国维《人间词话》拟之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的词句是(ABE)。
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杯新月人归后。
E.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缪铖曾在《诗词鼓论》中将词的情感特点归纳为__细美幽约四字。

27.《词律》一书的作者是_万树。                                   

28,__刘禹锡__《忆江南》词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

29.皇甫松的两首《采莲子》词均是歌咏采莲本事的曲子,其中举棹、“年少”是相和之声。

3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__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遂变传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31.称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穷塞主之词”的人是__欧阳修__。

32.苏轼诗云:“诗人老去鸳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诗中的“诗人”和“公子是指__张先_____

33._____晁补之__曾做《评本朝乐章》为李清照《词论》前的重要词评。

34.姜夔词集名为__白石道人歌曲_____

35.____张炎__以擅写咏物词而赢得张春水、张孤雁等雅号。

四、简答和简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韦庄《思帝乡》(春日游)的创作主题。

答:这首词书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

37.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一词的创作角度是如何从观潮人向弄潮儿转变的?

答:上片以观潮人身份回忆观潮盛况,以恢宏之笔写出自然壮观。下片继续回忆观潮,而笔锋由观潮人转向弄潮儿,极写弄潮儿的勇武技艺,也是对当时景象的如实描写。作者对观潮人和弄潮儿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的,故若干年后回忆及此,仍是历历在目。

38.简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的写作特色。

答:“今宵”两句,以设想“酒醒何处”作问,而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实景作答,遥接“都门帐饮”的意脉,前后结构浑然一体。诗人酒醒梦回,杨柳依依拂面,晓风习习,残月孤挂,风景之清幽与离愁之凄清交织在这一如画的景色中。在笔法上与换头的两句点、染结合,“多情”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则承此意染之,写来荡气回肠。“杨柳岸”句更被东坡幕士举为婉约风格的典范,以与苏轼的豪放词风形成对照,所谓“十七八女郎”与“关西大汉”、“红牙拍板”与“铁板”的区别,正形象地体现出两种不同词风的演唱特征。

39.简析“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四句的写作特点。

答:这四句是给贺铸带来极大荣誉的四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玉案》词得以广为流传,正是由这四句奠定基础的。四句一问三答,以“一川烟草”喻愁的广泛,以“满城风絮”喻愁的深远,以“梅子黄时雨”喻愁的持久,取喻新颖而意思饱满。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朦胧飘忽、惝恍迷茫的意境,于江南其地其时,尤显契合无垠。这种意象组合可能是受到晚唐李商隐诗歌的影响。

 

40.简述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点。

答:作者点检生平旧事,发抒感慨,宛然有总结生平的意味。全词共四片,长达二百四十字,形同一小赋。第一片以暮春独居起兴,触发羁清。“羁情”两字为一篇之骨,笼罩以下三片。第二片写词人与杭妓的相识相知相别经历。第三片写词人虽寄旅水乡,犹存追访之念。第四片又回复羁情,悼亡、招魂、自伤,句句伤心欲绝。全词以羁情绾合离情,意繁气盛,脉络井井。

五、分析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1.李煌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如何通过三重对比的写作方法表达其创作主题的?

答:创作主题:这是一首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描写,抒发了他在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三重对比的写作方法:春花秋月无尽与人生有尽,人与自然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起句七字即涵盖无遗。也正因如此。这种矛盾不仅仅是李煜个人的悲哀,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悲哀。不可能由一人之愿而遽与终结,故次句由愿望而折回现实。“小楼”两句笔法收缩,由广大众生而聚焦到李煜个人身世上。换头两句承上,从古国明月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雕栏玉砌”是无知无生的存在,也是永恒的,它不因人主的变化而消失。“只是朱颜改”则由物是而转说人非。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都是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李煜对宇宙于人生关系的思索,切实是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


42、朱淑真《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一词是如何通过动作和细节表现孤独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