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侨艺术家于帆

标签:
文化于帆威尼斯悉尼歌剧院中房置业 |
分类: 人物专访 |
文,
每一次站在于帆教授的画前,我都会激动的流连忘返,每一幅作品都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我的目光,他的画美得让人心灵震撼,美得大气,美得飘逸脱俗,美的深沉凝重.
意大利威尼斯----黄昏
于帆教授自幼开始学习绘画,青年时代受到已故著名画家刘海粟,朱屺瞻和颜文樑大师的熏陶和指点.他的画集音乐.文学.哲学.美学于一身。读他的画就像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内心的波涛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热烈奔放.
《澳大利亚----悉尼》这幅画,线条轻盈,灵动,明快,画面上的水波纹真实生动富有灵性,深蓝色的大海深沉宁静,一条小船像箭一样划开水面,那奔腾跳跃的浪花被画得唯妙唯肖,我听到了海浪在歌唱.画面的静态和动态结合的恰到好处。悉尼歌剧院那白色贝壳的屋顶造型,白色的线条画得是多么明快,纯净,清新亮丽,作者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把悉尼歌剧院画得微妙生动.画面上那林立栉比的楼房,远方湛蓝的港湾,还有天空上那一笔不经意飘过的白云,整幅画面用蓝色作底色,给人一种深沉,宁静,大气,磅礴之美,那苍老的蓝,给了我心灵的抚慰.画面逼真到使我如同身临其境。如此鬼斧神功的神来之画笔,让绘画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让人叹为观止.
荷兰----阿姆斯特丹郊外的风车
<意大利威尼斯_____黄昏>,运用了欧洲古典主义表现手法,用沉重的灰色,温暖的黄色,纯洁的白色把意大利威尼斯的黄昏涂抹得高贵,苍桑凝重.看,那落日的晚霞映照在威尼斯水面上,那轻轻荡漾的水波纹,闪耀着金色的涟漪,那沉默的灰色石板路,那拱型小石桥,涂抹着金色余辉的古老建筑,,无不向人们尾尾述说着古老的爱情故事.画面给人一种古老,苍桑,厚重,高雅,宁静,深沉,大气,忧伤之美..这幅画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内心感到极大震撼.使我感悟到:时光如梭,韶华易逝,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从而唤起人们更要珍惜宝贵的时间,珍惜身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画面上流淌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一股伤感怀旧的情愫,让我情不自禁的淆然泪下。从这幅画上,我看到了画家坎坷不平凡的艺术之路。这是只有经历过人生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才能画出来的画,每一笔凝重的线条都凝结着画家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笔厚重的油彩,都是对生命的讴歌和礼赞.于帆的画,有的色彩浓烈,热情奔放,有的清新淡雅,古朴高贵,每一幅油画都渗透出画家对生命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画如其人,从绚丽到淡泊,从轰轰烈烈的辉煌到宁静致远的人生,这也是于帆教授真实的人生写照。
于帆集哲学家
教育家.企业家.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诗人.建筑学家于一身,他游历了大半个世界所创作的油画给了我们更多的人生思考,他是中国第二个陈逸飞.目前他的画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重视与青睐.几十幅作品被海内外收藏界收藏.
1《静物 》布面油画 60 x30上海铁路局皇甫其智先生私人收藏 1977
2《土耳其王子头像》布面油画香港中谊公司收藏1979
3《瑞士风景》布面油画香港中谊公司收藏1979
4《无锡寄畅园》布面油画香港中谊公司收藏1979
5《肇庆风光》布面油画香港中谊公司收藏1979
6《广州龟岗大马路》布面油画香港中谊公司收藏1979
7《漫画集》加拿大温哥华张冰清小姐私人收藏2000
8《漫画集》香港嘉莱企业有限公司收藏 1990
9《尤利须 》 布面油画 30X20CM
德国尤利须亚洲超市收藏
10《意大利威尼斯之波 》 布面油画
45X30
11《月光下的威尼斯》
12《江西瑶里古镇》 (速写)
13《水乡周庄》
14《意大利威尼斯-水巷》 布面油画76.3X50.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收藏2009
15《 周庄之春》
16《威尼斯蓝色大海》 布面油画
76.4
17《瑶里古镇菜园子》 120 x 80上海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藏 2010
18《薄暮初升》
19《澳大利亚 墨尔本 大洋之路 》布面布面油画47 X
32
20《荷兰 阿姆斯特丹郊外的风车》布面油画 61.1 X 45.7 深圳安友公司收藏 2011
澳大利亚首都中文广播电台,墨尔本3cw中文广播电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澳大利亚《华夏周报》,中国日报等十几家报刊媒体都对于帆做了专访,2006年,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澳大利亚华侨艺术家于帆美术回顾展》,引起美术界极大轰动。
2006年2月出任《东外滩艺术中心》副总裁和《上海齐鲁书画院》副秘书长。同年6月被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聘请为教授。
原野(作家)与画家于帆教授在“塘桥杯
于帆简介
于帆祖籍河北沧洲,1941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市,自幼开始学习绘画。自小酷爱科学和文学。1959年进入教育界工作了20年,后出国经商近30年。任基督山洋行董事长。17岁起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次艺术展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教育和经济方面的书籍,曾就读于上海教育学院及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
注:文章发表于上海中瑞房地产杂志第105期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