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之恋二十(原野长篇小说)

(2009-04-16 12:01:40)
标签:

长篇小说

原野

散文观

吕菲

上海

分类: 上海之恋

十二、

吕菲在银行工作了二十年,也曾做过主抓业务的领导,每天跟客户和金钱打交道,但金钱并没有玷污和腐蚀她喜欢文学和艺术的一颗高贵之心。为了构思一篇散文或短篇小说,吕菲需要独处和安静。

盛夏的傍晚,她经常去鲁迅公园,坐在公园的长木椅上,对着眼前那片葱郁的绿色大草坪发呆,思考人生和未来。

吕菲不知道自己在上海打工的生涯何时才能结束?她也不知道,未来她想发表长篇小说的文学梦,何时才能实现?她更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实现去日本发展的梦想?当时她心中一片茫然。

当时在上海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她真心相爱的人。她的心始终像一根无根的浮萍,不知道自己以后能飘到哪里去?哪里才是她人生的最后落脚点?哪里才是她的情感最后的归宿?哪里才能寻找到她人生的避风港湾?吕菲对着上海那终年灰朦朦的天空,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自问和呐喊。

从北方到南方,十几年来,吕菲的爱情伊甸园始终是一片荒原,一片黄茫茫的大沙漠,在浩瀚的人海中,吕菲苦苦寻找她人生的另一半,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一直没有出现。

当初来上海的时候,吉林省的一个文学朋友劝吕菲说:“若大的黑龙江省,难到就没有一个男人能留住你的脚步吗?你非要一个人去上海流浪?

吕菲说:“是的,我要到上海寻找我的文学梦,寻找我人生的另一半。”

吕菲的一个多年好友常姐,曾对她这样说过:“女人没有婚姻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爱,总要有一个人让你为之牵挂,或者为之魂牵梦萦,感情如果出现空白和沙漠,女人就会枯萎。

那怕你思念的这个人曾经是你的恋人、师长或多年的知己朋友,总要有一个你默默喜欢或爱着的人,为你撑起生活的风帆,撑起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无论多么坚强的女性,没有爱的滋润,她内心的情感原野就是一片荒芜,也是一口枯死的泉眼。

女人柔情似水,只有碰到她喜欢的男人,她才能变得丰满滋润,娇媚动人。

其实,女人是具有双重性格的,有时表现的很坚强,有时表现得也很脆弱,无论年龄多大的女人,或者多么成功的女性,都渴望身边有男人的呵护和宠爱,女人一生都需要被男人爱和关怀。”

吕菲每次想起常姐对她说的这段话,心中就会感慨万千。吕菲时常觉得自己很悲哀,大半生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男人,也没有偿到过一次真爱的滋味。

在吕菲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年龄里,她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一个不懂生活情趣的男人,她过早结束了如花似玉的年龄。

20岁就为人妻,为人母。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要走向死亡的深渊,婚后,吕菲和他战争的硝烟一直在家中弥漫,这段婚姻只持续了短暂的几年就结束了,吕菲的内心已是伤痕累累。

和他分手后,吕菲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女儿,离开了她的故乡,把工作调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就是从那时开始,吕菲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当时她心中有太多的苦闷和忧伤要倾诉。吕菲曾在《为了心中那个梦》这篇散文中这样写

到:“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情感早已麻木的女人,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洒脱大度的女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

可当那个缠绵的雨季如期而至,当我孤独的一人站在落木潇潇异乡秋雨中的街头时,还是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份凄楚和孤独,一份沧桑和无助。

就是在那一刻,思乡的感觉竟是如此强烈地紧紧攫住了我的心,一直渴望流浪漂泊的心,才有了思家的感觉。家,才是我永远温馨的港湾,是我爱的归巢,是我人生的驿站。

一次次的背包远游,一次次的孤独流浪,一次次的在异乡的街头踯躅独行,一次次的远行漂泊,只为了心中那个永恒不灭的信念。

我是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为了自己心中那个神圣的文学梦,我的脚步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我独自一个人徜徉在祖国的山水之间的时候,我的耳畔总是飘荡着古人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了行万里路,我自费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为了搜集写作素材,为了体验不同的民族风情,为了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我曾去过海跋高度2900米的藏族自治州,强烈的紫外线,强烈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当我钻进他们的藏族小屋,和藏民们一起手抓羊排,大碗喝青稞酒时,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无比幸福和温暖,团结和友爱。

旅途的一切艰辛和疲劳都悄然荡尽。我也曾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用虔诚的目光长久地注目过临街而立那圆球型的伊斯兰教大教堂,从教堂里飘出的伊斯兰教徒那宏亮圆润的祈祷声,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沿街走着头戴白帽的男人和面戴黑色丝巾的女人,未婚少女头戴粉色丝巾,把整个脸部全遮盖住,只露出一双清澈美丽的大眼睛。

为了目睹浩瀚无垠大漠的雄伟风姿,为了目睹飞天女神那美伦美奂的飘逸,我竟千里迢迢去朝拜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召唤驱使着我的脚步。

有一位文化名人曾这样对我说过:既然你选择了文学这条路走,你就要做好终生为他吃苦的准备,包括精神上肉体上的思想准备。没有强健的人格魅力,没有强健的思想,你就不要去选择文学这条路走。事隔多年,当我再一次重温回味他说的话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十几年来,我一个人在文学这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艰难跋涉着,也曾无数次地跌倒过,苦闷彷徨过,徘徊犹豫过。但我还是咬牙挺过来了,始终没有放弃手中的笔,当一篇篇散文带着油墨的芳香,呈现在我面前时,我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欣慰。

文学始终让我为她而魂牵梦萦,始终让我对她充满难舍难分的真情,正是对文学这份不舍的牵肠挂肚,我才顽强地走到今天,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文学百花齐放的春天,一定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是的,多年来,正是文学梦支撑着吕菲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是文学填补了她一度惆怅、迷惘而又伤感的心灵,文学填补了她多余的空闲时间。

吕菲也曾在我的散文观里这样写到:十多年前一个温馨而恬静的夜晚,我把女儿哄睡之后,悄悄回到自己的卧室里,躺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窗台上那盆盛开的芙蓉花,在我眼前汪洋恣意地舒展开她美丽迷人的粉红色花瓣,阵阵幽香向我悄悄涌来,浸润着我的肺腑。

在桔黄色的灯光照射下,每一朵花都在向我弦耀着她含蓄朦胧的艳美。夜的帷幕悄悄为我的房间拉上了一层厚厚的窗幔,喧嚣了一天的城市,此刻像一个淘气后安静下来的孩子,也在享受着夜晚的细语和月光的抚慰。

我望着这个由我和女儿两人组合成的温馨小家,心里有一种温柔的平静和感动,我突然有一种想写散文的冲动。于是,我披衣下床,坐在桌前,摊开眼前的稿纸,提笔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温馨是家》。我从此走上了散文创作之路,与散文结上了终生不解之缘。

十多年来,我一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散文,2000年我加入了中国散文家协会,2003年,我加入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我把散文视为我的第二生命,把她视为我的终生伴侣,我的寂寞和忧伤,我的苦恼和欢乐都可以向她倾诉,我对她情有多深,情有多真,都凝聚在我的每一篇散文里,散文是我最忠实可靠的情侣,她永远不会背叛我对她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我心中,散文是一个美丽的神女峰,只有怀着对她的景仰和虔诚之心的人,才能有恒心和毅力攀登上她神秘的顶峰。

我始终认为,散文贵在真情两字,唯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散文远离虚伪和浮华,她恰似一汪清洌洌的山泉水,清澈到可以一眼望见水底里的每一块鹅卵石。

她溪水潺潺,溪浪叮咚,日夜欢笑奔腾,浸润着人们的肌肤和心灵,让跋涉在尘世之间的每一颗浮躁之心安顿下来,让灵魂得到升华。

在北方时,吕菲一边工作,一边搞散文创作,作品曾多次获过奖。

2001年,作品《不让心灵寂寞》,在华龙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上荣获二等奖。

2002年作品《心中的故乡》在清风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2003年,作品《感受西部》和《为了心中那个梦》分别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第一册和第二册里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