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演员之一:《安震江》

标签:
人物 |
分类: 老电影 |
安震江
安震江,北京昌平人,1928年10月出生。1934年随家人搬到北京,一年后到崇文门外一家私塾读书,后又就读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北平市立第九中学、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属中学,从初中开始参加学校的话剧演出。1948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入学后,即加入学校业余剧团。曾在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饰演崔三爷,在歌剧《王秀鸾》中饰演三秃子,初露表演才华。1950年,他被派到北京市第四文化馆辅导群众开展业余文化活动。1951年3月,考入文化部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1955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
他出演的角色绝大部分是反派人物,即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如恶霸地主、汉奸、国民党反动军官、二流子、地痞等,且全是配角或只有很少镜头的小角色。但他都力求演得真实、自然,既符合生活逻辑,又符合人物性格。1954年,他在故事片《沙家店粮站》中饰演了与国民党军相勾结,反共、为害百姓的地主尚怀宗,完成了他银幕形象的处女作。之后,相继在故事片《平原游击队》、《如此多情》、《虎穴追踪》、《地下尖兵》、《暴风雨中的雄鹰》、《红孩子》、《粮食》、《矿灯》、《飞越天险》、《五彩路》、《红旗谱》、《暴风骤雨》、《红河激浪》、《红色邮路》、《侦察兵》、《烽火少年》、《沸腾的群山》、《战地黄花》中扮演角色。其中,他塑造的《沙家店粮站》中的尚怀宗、《平原游击队》中的汉奸杨老宗、《红孩子》中的靖卫团大队长肖振五、《粮食》中的汉奸四和尚、《暴风骤雨》中堕落的农会干部张富英、《侦察兵》中的国民党军搜索队长王德彪,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堪称经典。
“文革”开始后,安震江因经常饰演坏人成为专政对象,受到批判。直到“文革”后期他才复出,先后参加了《侦察兵》、《烽火少年》、《沸腾的群山》、《战地黄花》的拍摄。1977年9月12日,安震江在安徽黄山参加影片《巨澜》拍摄时,猝发心脏病和脑血栓,不幸去世,年仅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