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馥家族的几处主要住所

(2007-01-31 10:58:13)
分类: 历史人物

                                                                                                                             

周馥家族的几处主要住所

□王庆云

 

周馥家族的前三代人,宦游南北,除居住官府衙门外,还有几处固定的住所,现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纸坑山祖居

安徽省东至县梅城纸坑山,又名纸山周,是周馥的诞生地。这里群山环抱,中间是个大田畈,一条溪流从田畈中间穿过,溪流岸边便是人行道,一直通往梅城县衙。

周馥原来的祖居是一幢六开间的农房建筑,中间开天井,西厢是住房,上楼下厅,颇有点徽派建筑的模样。

周馥家族发迹之后,连续在故里建了两个祠堂,村中祠堂,山墙高大,屋脊上盘着两条飞龙栩栩如生,一侧开耳门两扇,小窗一扇,檐挑口上花卉浮雕,刀工生动古朴、式样别致典雅,祠内供奉周氏家族历代祖先神主牌位,称为总祠,祠分中、前两厅,抗战期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后厅,为左右住户堆集杂物;周村下首祠堂,即为周氏接官厅,有门楼、主楼两层,系水泥结构建筑,内设会客厅、客房、设施豪华。厅内悬有御赐匾额:“七旬齐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寿诞,五子系指长子学海、二子学铭、四子学熙、七子学渊、九子学辉,他们兄弟都中了进士、举人、拨贡等科举。还有一块御赐“风清南服”匾额,是褒扬周馥督江南各省,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为官清正,深受南方人民的爱戴。另有一块本县绅耆赠送的匾额,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厅右侧,是周姓义塾的楼房、花园、厨房、厕所等。风雨流年,时事变迁,接官厅现仅存后厅为仓库。

扬州小盘谷寓所

小盘谷在苏州丁家湾大树巷内,系清代光绪30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巷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园门月洞形,嵌隶书“小盘谷”石额,园门前以火巷将住宅与园隔开。园内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庭院。西院右首叠湖石假山一座,左首建曲尺形楠木花厅三间,以卷棚游廊连接水阁凉亭,厅后辟一方清池。越三折石桥,即入幽洞,洞在假山腹部,多孔穴,采光好,上可透入天光,旁可观赏园景。山顶有风亭,可览全园景色,东院粉墙开桃形门,题额“丛翠”,东院有鱼池、花厅、竹树、石笋等。登山可畅怀,探洞可寻幽。

小盘谷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岩壁险峻,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观通幽,虽为人工所筑,却宛如天然图画。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国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激水有桥,远近成景。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对小盘谷的假山作如下评价:“……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国山,峰高约九米余,惜民国初年修缮时,略损原状。此园假山为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显然出于名匠师之手,按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记片石山房云:‘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天娇之慨’。今从小盘谷假山章法分析,似片石山房为蓝本,并参考其他佳作综合提高而成。”

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设置亭台楼阁,组合巧妙,参差错落,相互供景,组成画石。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增加山林之意。小盘谷现属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小盘谷寓所是周馥在两江总督任上建筑的花园,以后一直是大儿子周学海一家在此居住,周家第三代中的周今觉、周叔韬等少年时代都在小盘谷生活。从小盘谷走出去的周家,是一个由书生而官宦,由官宦而实业,由实业又回到书生的家族。在小盘谷长大的周今觉后来成了“集邮大王”,周叔韬后来不愿守着祖业,随叔父周学熙在天津创业,成了著名的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

青岛别墅

依山傍海、山明水秀,有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青岛,在辛亥革命以后,成了前清遗老和宗族贵人的“世外桃源”。

1912年清帝退位,一大批清朝王公贵族,高官大吏,士大夫寄寓青岛。来青岛寓居的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其中有恭亲王溥伟、军机大臣徐世昌,那桐、陆润痒、总督张人骏、周馥、赵尔巽等。当时全国有9个总督,在青岛定居的就有7人之多。此外还有部长一级的官员吕海寰、劳乃宣、刘廷深、于式枚,省一级的谭延阖、李家驹等。周馥任过山东巡抚和两江总督,在山东青岛的安徽路和太平角有两处别墅。吴氏夫人去世后,他卸去两广总督任,以老告归,又住进了青岛。直到1914年(民国三年)欧洲战起,周馥因考虑青岛为德国租借地,为避日本进攻战火迁居天津,暂住杨桥,后住入周学熙为其构建的安息养老之所——孟庄三多里寓所。

天津孟庄三多里故居

天津孟庄三多里寓所,始建于1915年(民国四年),是一组体现房主人风格的中西合壁建筑,系周学熙为其父周馥构建的安息养老之所。

孟庄,一名小孟庄,当时是英国租界,在墙子河南岸(今南京路云峰楼,国际大厦一带)。周学熙所购宅地,紧靠墙子河岸,约十亩余,毗邻小德张住宅。宅地建筑因既有三座楼的住宅,又有出租房屋七所,已形成里巷,故命名“三多里”,取多福多寿多男之意。三多里内青砖铺路,右首并列七所南北向两楼两底小楼,尽头处的双扇绿漆大门,坐西朝东,即周学熙宅邸。

周氏整个住宅面积近似长方形,东面稍窄。地上建筑分两大部分,即花园,迎宾楼(前部分)及东西并列两座主楼(后部分)。沿墙四周遍植树木,堆片石为假山、筑鱼池、修角亭,穿过卵石小径,园中央建中式敞厅五大间,室高约4米,室深约6米,厅内赭色檩、椽、梁、柱,简朴古雅,无任何装饰,南北安装大玻璃窗多扇,光线极好,是宴息的好处所。花园西头即迎宾楼,楼为2层,首层为大、小客厅、休息室、餐厅、卫生间,二楼为卧房、书房、客房、卫生间等。楼门外左右各有石灰圆柱,楼门前有七级石阶,石阶两侧树木高耸,园中心有水池、周围有草坪。西墙有双扇大铁门,只有在接待宾客时开启,此为前部分。与后部分的主楼间隔约六、七米,中有2米甬道,均铺有青砖。两座南向主楼东西并列,建筑格式均为六楼六底,双层玻璃窗、地板、暖气,楼上下均有卫生间,每座楼均上有顶楼,下有地下室,楼后附有群房建筑,为储藏室、仆役住房、厨房、汽车房等。迎宾楼及两座主楼均为红筒坡式屋顶,青灰色砖楼,外檐点缀少许白色花饰,极似外国古老建筑,肃穆宁静,朴素大方。

北戴河“趣园”

1916年,周学熙到北戴河,创建“趣园”。他创建趣园的目的,是给自己揽一个避暑养老之地,以体现其淡然出世的心境。趣园地处东联峰山西麓,河东寨村东北一块左右有溪沟的高地上,迎面向海,背靠群山,院前保持着中国园林格局与建筑特色。别墅房屋不高,墙都以花岗石堆砌,窗多花饰,红瓦铺顶,院内建有花坛。荷池、假山、石舟之物。周学熙晚年醉心佛学,在趣园内还用水泥修了一尊高大的佛像。

趣园作为北戴河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周学熙晚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并且也是中国人在北戴河海滨最早修建的别墅之一。周学熙曾作诗曰:“营营小筑东海上,倏忽寒暑二十更。数椽茅屋虽云陋,千树槐柳午荫清。问余胡为甘寂寞,自来幽趣无人争。放眼不能尘埃障,侧耳不接市井声。槛外清波沧溟小,杯中倒影星辰倾。”

如今,北戴河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避暑胜地,趣园旧址虽已不在,但是周学熙这个名字和趣园一样,已经成为北戴河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周学熙的爱妻仙逝之后,葬于北京西郊昌运宫,为陪伴亡妻,他从趣园移居北京,住进西城的寓所“止园”,直至丁亥年(1947812日戍时,在平静中走向极乐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