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来海岸穿越,之前对途径的南海寺未作任何攻略。习惯地以为就是一个小庙。以往的户外活动,无论上山下海,这样的庙每次总能遇到几个。所有的寺庙都是一瞥而过,几乎不值得一提。然而这个南海寺,别看寺门不怎么大气,里面却大有文章。
首先,有传说观世音菩萨是在这里得度正果的。因此这里留下了很多“圣迹”。有“得度石”、“佛留沙”、“佛印石”、“莲花石”、“甘露泉”等。传说详情如下:大约一千多年前,遮浪这里有户关姓的人家,一连生了三个男孩后,妻子又怀孕了。夫妻两很想要个女孩,但第四个孩子生下来还是个男孩。夫妻两看这个孩子眉清目秀的,很像女孩。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四娘”。关四娘自幼荤乳不食,还特别聪明伶俐,父母对他非常疼爱。三个哥哥对他也爱护有加。一天,关四娘随三个哥哥进山砍柴。遇到了一个在山上已修炼了千年的琵琶精。琵琶精预算到四娘日后必成气候,会对他构成威胁,便要趁其年少时立即加害四娘。四娘吃惊不小,赶紧往海边跑。眼见着琵琶精就要追到,说时迟,那时快,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霹雳般的吆喝。琵琶精定晴一看,原来是如来佛祖突然降临,横在当前。琵琶精仗着自己有些法力,一掌向如来击去。如来也以掌回击。琵琶精自知不敌,扯过一块巨石抵挡,急忙化着一缕青烟逃跑。如来一掌击在巨石上。如今这块石头仍留在海边,被当地人称为“佛印石”。如来对四娘说,你与佛有缘,今日我来度你。说完扯起四娘的衣袖就升了天。四娘跟如来踏石升天的地方就是“得度石”。此时,四娘看三位哥哥急急追来,后面跟着父母撕心裂肺的呼喊,心如刀割,不禁潸然落泪。泪水滴在地上,竟化为一汪清泉,后人称它“甘露泉”。甘露泉十分神奇,虽然近在海边,泉水不但不咸,而且清甜可口。四娘父母追到海边,只见海边开着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这就是现在的“莲花石”。四娘成佛观世音后,听说琵琶精还经常来为害乡里,亲自前来降妖。最终制服琵琶精,还遮浪地区及附近百姓一片祥和。从此,遮浪百姓家家户户供奉观世音。这种做法慢慢传遍全国,传至整个东亚,东南亚(这种说法让普陀山情何以堪?)。
其次,这里和南明国姓爷郑成功也扯上了关系。相传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率水师南下勤王,途径遮浪海面,突遇大风暴。郑成功即向观世音祈祷。结果前方后江处,当真裂开一条缝隙,让郑成功的船队因此获救,传下一则“郑成功后江平水”的佳话。郑成功因观音而生,南海寺也因郑成功而扬名。
以上两点充分显示了南海寺的智慧。也用事实告诫人们,做什么事都要会讲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无论男女老幼,几乎无人能够抗拒故事的魅力。故事讲精彩了,就能在人们脑海里创造出画面感,就能从心理到精神上全方位满足人们的好奇和需求。南海寺正是因此而扬名。
南海寺位于遮浪岛东侧的打石澳。原名“观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999年修建成目前的样子。南海寺面向大海。大海的波光粼粼,万顷波涛,把南海寺打造成一个海上蓬莱。南海寺极其独特。它不同于其它寺庙。它没有一个大殿接一个大殿的布局,而且根本没有什么大雄宝殿。它的殿宇都是依岗而建,像星星一样分散在寺的各个角落。唯一“宏伟”的建筑观音阁就建在莲花石上。站在观音阁前的观景平台上观海,再多的烦恼瞬间都会清空,再浮躁的内心都会因大海而平静。
南海寺,观音自然是主角。配角帮衬的也不少,弥勒佛、地藏王、文殊菩萨,还有一大帮罗汉。但最有意思的,是在观音阁下立了座郑成功的石像。郑成功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气宇昂轩,威风凛凛。纪念郑成功没什么错,但把“一将成名万骨枯”的他放在这里,与菩萨众生平等不杀生的慈悲情怀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个人观点)。
那个网红打卡点“海上古堡”其实也在景区一角。网友对它的追捧似乎已经超过这寺庙里的任何一处景观。当代网红打卡点,呈现的方式主要是能发朋友圈,有特殊元素的标识。其灵魂在于“我来过,我拍了,我去过”。大多数的网红打卡地,只能红一时。毕竟网络时代更迭太快,热得快的东西自然冷的也快。唯有古迹、历史、传说,虽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经受了岁月巨浪的涤荡摔打,它依然像一颗不朽的明珠璀璨永久,闪亮永恒。
告别南海寺,但愿这里的一切都能像撞击在礁石上的浪花那样永远纯净无双,洁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