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走完深圳湾海滨栈道,觉得意犹未尽。想到离海上世界不远的赤湾炮台,已经十几年没去了。脑子一冲动,便继续徒步去赤湾炮台。
赤湾左炮台,位于蛇口半岛鹰嘴山的山顶。建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是清朝初期重要的海防军事设施。赤湾炮台原有左、右两座炮台,对珠江口的伶仃洋成犄角之势。右炮台位于赤湾西侧的岬角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开发赤湾港,右炮台所在的岬角基本被夷为平地。现只剩左炮台一枝独秀,被政府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湾港开发建设了很多年,但到了左炮台附近,仍能让人感觉到偏僻和清冷。上炮台的盘上公路上,几乎见不着人。虽然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我依然能在泥土里嗅着一股肃杀之气。古遗迹地煞气较重,我似乎比较敏感。
第一次来凭吊左炮台,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左炮台,一副破败凋零的样子,让人感觉不到政府对历史遗迹的重视。盘山公路是条沙石路,车一过,扬起的尘埃就像往行人身上撒了一层霜。去的那天,也是艳阳高照。山顶上的林木稀稀落落,把人都快晒成木乃伊了。这次映入眼帘的光景已大不相同。砂石路铺上了沥青,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半山腰,有一座簇新的砖坊上书“左炮台”。沿台阶拾级而上大约百把步,就能看到炮台的城墙。一株苍天古榕,盘根错节地依附在城墙的一角。庞大的树冠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热情地拥抱着孩子,时刻为炮台遮风挡雨。
进入炮基城墙,几座以前土垒的营房遗迹已被厚厚的钢化玻璃保护了起来。只有炮台上一座历经沧桑,锈迹斑斑的古炮依然威武不屈地雄视着山下平静的海面。城墙北侧,有一尊林则徐的全身铜像。这位伟大的先贤,手持单筒望远镜,身佩长剑,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
左炮台可游览的范围并不大。但作为一个地标级的历史古迹,还是可以给人很多感慨的。想当初腐败的满清,被西方列强欺凌到满地找牙。即便有林则徐这样的仁人志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一样在我们的国土上烧杀掠夺,耀武扬威。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国力逐渐强盛的和平年代,真心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看山下繁忙的赤湾港,波涛不惊的伶仃洋,不知林大人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

(在距离古炮台不远的密林中,发现一处极隐蔽的神龛。不知是哪位有心人在福佑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