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疫情折磨得大半年不敢往外走,心都快闷出霉来了。看户外圈每周都在发户外动态,心里痒得不行。跟大部队出行还是不安全,只好自驾找个地方溜达溜达。选了半天,决定去东莞的观音山礼拜观音。
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莞樟木头镇,离深圳约五十公里。观音山原先是一个村的集体林场,后成为国内首家民营的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命名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观音山海拔488米,主要的卖点是集森林氧吧、文化体验、姻缘许愿为一体。当然也是很好的户外锻炼场所。
观音山的登山栈道很宽阔,沿着蜿蜒的山体缓缓而上。从山脚到山顶的观音广场,全程大约七公里。栈道沿途,有很多新颖的石雕和彩画,令人耳目一新。也有很多供游人休憩的亭阁。如果累了,在路边随处都找得到石椅,可以坐一坐,靠一靠。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座售货屋和公厕,非常方便解决进出口的问题。观音山应该说在人性化方面做得极到位,这是很多国家级旅游区考虑不够的。可惜受疫情影响,游人偏少,很多售货点都关着门。
观音山唯一遗憾的,是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少了点。观瀑台,在夏季也只是一股涓涓细流。只有观瀑台至观音广场一段的登山道,林深路陡,曲径通幽,空气清新。这就是导游概略里说的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盛夏时节,在这里能享受晚春之清凉,令人身心俱爽。
到达观音广场,似乎还在搞土建,广场较为杂乱。早在入口处,就得知观音园因疫情原因暂不开放。便以为观音广场就是终点。遥望屹立在山巅高达33米的观音坐像,虔诚地行注目礼之后。才知道还可以继续往上,更近距离地接触观音圣像。
观音山,据说是大慈大悲观世音初抵中华时的首处停留之所。后梁时期,就建有观音禅寺,至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后因战乱几经荒废。话虽如此,但在山顶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仿古建筑,见不到一点点遗迹残存。这“据说”到底是杜撰,还是讲“故事”,真不好说。不过,圣像的气势浑雄庄严。她由999块莆田优质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330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花岗岩石雕的观音坐像。观音端坐在须弥莲座之上,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肩披帔帛,胸饰璎珞。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无畏金刚印。法相栩栩如生,雍容典雅,目光清净慈悲,庄严凛然。顶上是蓝天白云,
座下是万壑青山。这观音正像《观音山赋》里描述的那样“佛光祥和,云绽观音山顶;福泽八紘,天瑞菩萨毓灵。圣像瀛寰称最,度生无量懋功”。观音座下平日里应该是香火鼎盛,人潮涌涌。因为疫情,整个观音院被一堵红色的围墙封住了门。可怜佛屠境地,只剩梵音悠悠,山风渺渺,罗汉自在,菩提寂廖。
瞻仰观音圣像结束,观音山之旅算基本上完成。原路下山,感觉观音山的内容还是过于单调。搞旅游,优质的自然资源肯定是第一位的,但除此之外,还要懂得讲故事。即便是杜撰,也比没有故事要好。古迹、传说、名人诗赋、足迹……现代旅游,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佛陀就行;水不在深,有故事就灵”。观音山如果没有这座观音圣像,这里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林场,几座野山包而已。所以,有资源就必须好好利用。比如这里的仙宫岭,相传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大弟子火龙、飘渺二真人在此结庐居住过,其遗址就可以大肆渲染一番。可惜好文章没人做,仙宫岭空留一座牌坊和一条几百级台阶的野路。
观音上在旅游宣传上,实际上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东莞方面曾组织过一次“海内外重奖征集广东观音山赋”大赛。看过几篇获奖《观音山赋》,写的气势磅礴,艳压群芳。但写得似乎太过了,仿佛观音山就是中华大地最奇最美最仙最秀的圣地妙境,不免让人觉得言过其实。观音山还悬赏七十万元为“观音山上观山水”这几个字求下联。据说虽收到很多楹联爱好者的踊跃投稿,但至今未得到令人满意的下联中选。但光做表面文章,没有实质内涵还是吸引不了客人。我想,观音山还是要在挖掘题材上下功夫。只有这样,观音上才能焕发更加迷人的色彩和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