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2020-05-08 08:18:17)
标签: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

天下第一庙

祧庙

皇帝祭祖

分类: 健身、休闲、户外、旅游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左侧。以前曾进去过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囫囵吞枣。这天上午正好有些闲暇,便起了个大早到天安门前看升旗。升旗结束,绝大多数游人都纷纷涌到天安门广场上,去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默哀,去瞻仰毛主席遗容。我却一头扎进了天安门左侧的一个小门洞。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祖的地方。依据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规划,太庙与故宫、社稷坛同时建造。它是紫禁城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太庙占地19.7万平方米,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四周围以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两侧。亭殿(前殿)是皇帝举行大祭活动的场所。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殿内地铺“金砖”,梁柱为名贵的金丝楠木,气势雄伟,比故宫的太和殿高2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寝殿是供帝后神位之处。祧庙是供奉皇帝远祖神位之处。太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是古代最重要的宗庙建筑,堪称“天下第一庙”。历史上,明嘉靖、万历,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或改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把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交给北京市总工会作为工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对外开放。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匾额。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可能因为是隆冬季节,也可能是绝大多数人误解了北京的文化宫的内涵。因此,来文化宫(以下称太庙)的人很少。这有很利于我拍照,每张照片基本上都不会有人擅闯镜头。每张照片都可以满足自己取景的需求。太庙里整体的环境,空旷而幽静,庄严而凝重,肃穆而凄凉,辉煌而孤寂。所有的建筑都是一副神圣而冷酷的表情,即便它们的身上洒满了阳光,我还是能感觉到它们骨子里的阵阵冰凉。从至高无上,仰之弥高,到如今的降尊纡贵,跌落神坛;从顶礼膜拜、盛况空前,到如今的尊享不再、冷清凋零。太庙就像一个王者的陨落,一下子卑微到了尘埃。没有人能理解到它内心的煎熬,灵魂的痛楚。此刻的太庙,有种刻骨铭心的冷!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太庙里所有的殿都关着门。曾经尊贵的外衣,都有了斑驳的痕迹。殿还是原来的殿,庙也还是原来的庙。五脊六兽依次排列,丹陛浮雕犹为壮观。望柱龙凤依然昂首挺立,螭首却汨汨流着泪。它知道时代已经抛弃了皇权,空气已经充溢着民主和自由。所有的它们都已经成了弃物。一堆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如今,她们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文物。唯一还有的尊严就是历史“活化石”的价值。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从享殿层次递进到祧庙,很疑惑祧庙前面为啥有道三个门洞的墙与前面两殿相隔离。后来才了解,原来最早皇帝祭祀祖先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一般皇帝的祭祀,最多只追祭到本朝的开国皇帝。那开国皇帝的父母怎么办呢?明明是自己的祖先,不祭吧,会被臣民骂自己忘祖背宗,不仁不孝。祭吧,他们虽是祖先但不是皇帝,哪有天子拜子民的道理?善于溜须拍马的大臣,集思广益总算给皇帝把这天大的难题给化解了。办法就是另设一庙,专门供奉开国皇帝的这些平民祖先,取其名“祧庙”。这办法既符合皇帝祭祖的要求,给自己曾经当百姓的祖上一定的荣耀,也没有违反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的礼制原则,一举两得。据传,太庙有“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许入庙”的祖训。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不入太庙,不知太庙如此之大。或许是太庙面阔进深 ,游人稀少,太过幽静死寂。虽然园内阳光明媚,但我似乎产生了一种幻觉,不真实地看到了明清时代太庙里当时无比震撼的那种皇家威仪。那些活生生的帝后、臣子、武士、太监、随从……还有遮天蔽日,明晃晃的仪仗。我突然感觉有点冷,手脚有些发麻,脑袋有些懵。虽然平时我对风水玄学的某些理论嗤之以鼻,但某种悲怨和戾气,此刻我还是感受到了。庆幸自己向来光明坦荡,心里无鬼;再说,我也就一介平民,跟皇家从无瓜葛,脑海里纵有一万种胡思乱想,心里也有一万个无所畏惧。我自傲睨向天笑,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太庙里里外外转悠大约一个时辰,心得意满,这才昂首从西北门出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