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花城出来,下一个目标就是古采石场遗址。上次朋友陪,虽然古采石场遗址的精华均已见到。但落下什么,自己无法评估。不过根据经验判断,古采石场遗址一定还有更多的奥秘值得自己去挖掘和探索。
果不其然,刚刚离开莲花城不远,一片刀削斧劈过的古采石场遗址便跃入了眼帘。这里是著名的飞鹰岩景区。飞鹰岩景区不大,但风光奇特。这里既有孤仞的石墙、石壁、石崖,又有齐齐整整的水坑。一条隧道,美其名“飞鹰古道”,不知古今。一株已经枯萎的爬藤植物,像一幅巨型的抽象画覆盖在“飞鹰古道”洞口的石壁上。植物“画”中,还有个不大不小的“窗口”,那是隧道中的一个瞭望口。石壁上,岭南亭高高耸立,让人不得不昂首仰视。飞鹰岩景区与莲花山其它景区几乎隔绝,这里基本上没什么人过来。因此,既神秘,又静谧。既休闲,又宁静。它就像莲花山的一处世外桃源,这里的空气和阳光似乎都有一种古朴的味道。
从飞鹰古道的隧洞穿出,看到山下是阡陌从横,一派田园风光。这才发现所谓的“飞鹰古道”正凌空悬在山崖的半空。沿着栈道往前,便见一块巨石,如同一只威武的雄狮,傲然屹立在山崖。莲花山原名“石狮头”,不知道是否跟它有关。
接下来的剑门、百福图、燕子矶、南天一柱等诸多景点,在之前的博文中蜻蜓点水般都做过些描述。总之,那些被远古先人一锤一纤凿出来的奇岩异洞,悬崖绝壁似人工丹霞,成就一副巧夺天工的石景奇观。流连于这座俊拔浑雄的立体画廊,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更充盈了对古人智慧的顶礼膜拜。
熟悉的场景略过,重点絮叨“新发现”。从燕子矶上来,原以为古采石场遗址就到此为止了。也是没事瞎转悠,欣赏了一阵莲花,这才发现还有个“神仙桥”和“南天门”。“神仙桥”和“南天门”也是古采石场遗址的一部分。“南天门”边上的“莲花石”甚至是莲花山的代表。“南天门”外,又是一大片采石场遗址。虽然规模和气势比不上“剑门”“燕子矶”那么雄伟壮观,但那些石室、石洞、水塘看上去就像一座座石头宫殿,飞檐棱角,立柱刚健,线条浑厚古朴,粗犷流畅,十分有意境。它既气宇昂轩,又亲切柔美。既象蓬莱盛景,又似人间烟火。绕过几乎被掏空的山体,现出一个倒“U”型的山坳。山坳最深处是“莲花岩”。岩下有一个大山洞,据说里面供奉着一尊“多子佛”,如今因有山石坠落,远远拉上了警戒线,无法接近。听进去过的人说,“多子佛”其实是一尊弥勒佛。只是他身上爬满了许多各种姿势的顽皮童子。看洞外一块巨大的黑布裹着一大坨东西,轮廓有点像尊佛,心里猜测应该就是他吧?沿着山边的石阶上去,“无底洞”独独地凿在半山腰上。难以预测这“无底洞”的深浅,更不知道当初它作何用途。莲花山有太多不解的谜,即便让现代人去2000年前穿越一次,也未必什么都搞得清,弄得明。
从一条幽静的小道回到莲花湖,这莲花山基本上都逛了一圈。坐在莲花湖畔的石凳上,仔细回味着刚才入眼的林林种种,感觉就是一帧帧美丽的画卷在“流淌”。面对着不墨自成画的南国仙境,突然意识到自己文屈词穷,笔拙意浅,根本无能力用文字来描绘眼前的一切。自惭形秽啊,不由得发一声遗憾的喟叹。既然才疏学浅,文不配景,只好上图以飨阅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