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在日内瓦公布了最新一期旅游竞争力报告,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仍然位列世界前三甲。中国排名第62位,比上一次排名提高了9位。世界经济论坛在公报中指出,今年对130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评估重点放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上。此外,基础设施、交通、卫生状况以及自然和文化资源等也是重点评估指标。
瑞士在水质量、铁路设施、通信系统方面得分最高,另外在公路、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得分也很高。排名第四到第十位的分别为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和法国。在亚洲地区,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国香港特区(第14位)和新加坡(第16位)。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分别位列第23位、第31位和第32位。
从以上信息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旅游与世界的差距,中国旅游资源的禀赋与竞争力的地位极不相称的现实,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表面现象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失衡之间的矛盾。
原因何在?
中国本世纪推行的“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观”是需要负一定责任的。如果说早期这个政策对启动以接待国人盘活内需为主要任务的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话,那么也正是这个政策直接导致了旅游发展的地方官僚主义,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地方权力配置地方资源”和“以资源为导向的旅游发展观”。
由于政府主导,所以一级级政府就要去主导。其结果之一是,每一级地方政府都想去控制更多的地方资源;其结果二是有了资源不是由市场配置,而是大多直接就由权力配置了;结果三是许多高品质的资源在许多低素质的地方政府手中又以“以资源为导向”去开发了。最终的结果是,地方政府主导开发了许多自以为是的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的终端产品,然后就守株待兔了。如果旅游发展的思路再跳不出区域局限和资源局限,其结果只能是兔子专吃窝边草了。如果连本地兔子都吃腻了不吃窝边草时,那地方政府就既失去了本地兔子又没引来外地兔子,草也白种了。
其实,地方政府不应该忽视市场的存在而埋头种草吸引兔子,而应该根据不同地方兔子的需求来种不同的草。
以老苏之愚见,地方政府不应将游客当成兔子,要将政府自己当成兔子。兔子都不吃窝边草,这条同样适用于地方政府的旅游发展观。任何一个地方要发展旅游,更多的要思考如何撬动极具消费力的大客源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去配置和整合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去打造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去投入政府旅游营销,以市场为导向去营造和优化旅游环境,以市场为导向去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以市场为导向去改善交通......。
中国旅游竞争力之所以在130个国家里仅仅排名62,连60分及格都达不到,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的旅游发展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发展观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正确指导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地方政府放眼世界,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旅游竞争力,不绝对在于你资源的多少和优劣,不绝对在于你国家地区的大小和强弱,不绝对在于你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而取决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的综合感受。
对于每一级地方政府来讲,发展旅游决不仅仅是旅游局的事儿。要将旅游的事,当成是文化的事,当成是宣传的事,当成是城市营销的事,当成球队的前锋和居家的客厅来对待。
对于每一级地方政府来讲,发展旅游决不仅仅是酒店、旅行社加景点的事。旅游是系统工程,有自己的经脉,有自己的血管,有自己的肌肉,也有自己的皮肤。
中国旅游已经到了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关键历史时刻,旅游统计也由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等模糊粗泛的数字游戏提升为以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为主的质量系统评价。旅游竞争力的提升,表面上取决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实际上最终是取决于政府的旅游发展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