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洪宇
苏洪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69
  • 关注人气: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受之现象

(2007-03-16 17:57:34)
分类: 热点纵橫

 

刚刚看完最新出版的王受之《你好!精英》,就好像在写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很有亲切感。书中既介绍了世界级的精英,又描述了当今中国的精英,有点说贯中西的感觉。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说来有些讽刺意味。前天开会,老苏信誓旦旦地给同事们说,以后再也不买王受之的书了,他的书很多是给房地产开发商做文化营销的,是变相的楼书。结果,昨天中午就又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而且刚刚很愉快地读完。

可见,王受之先生不得了。

 

王受之很火。

在中国地产界,据说如果自己不知道王受之,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自己也是搞地产的。

王先生之火可见一斑。

多年前,因知道王受之先生担任万科顾问,所以十分留意。当时,王先生的知名度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火。不过,经他指点的一些楼盘设计,却又实实在在很有特点,而且绝对是本土设计师做不出的。高人的指点,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商业操作,万科深谙此道。

 

王受之是不是大师不重要,但他肯定是老师。

堂堂万科,皇皇王石,都得请教的一个人,肯定有其为人师的东东。老苏更多的是通过王受之的书来认识这个人的。王受之先生的书,老苏大多都买了,基本都看了,多数都不错,尽管老苏不是搞地产的。

当然,王受之的书的阅读对象绝对不仅仅限于搞地产的。他的书不仅对直接从事房地产的人们有一定的专业帮助,最主要的是,他的书是启蒙潜在的目标购房者的。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是因为看了王受之的书,因为深深欣赏书中宣扬的某种国外生活方式,又忽然发现自己就是属于国内这个圈的,如果说国外很远成本很高,那么近在眼前的某个楼盘就能快速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从而义无反顾地欢欣鼓舞地购买了这本书背后的支持者的楼盘,那么这本书无论对王受之先生,还是那些房地产开发商都是成功的。

这就是“王受之模式”。

 

形成一种模式是容易的,关键是这个模式背后的故事。

“王受之模式”是简单的,但“王受之现象”是值得思考的。

那么多中国本土的教授和设计师,那么多来中国找生意的国外教授和设计师,为什么是王受之?

具有国际视野,了结中国国情,在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之间优雅地跳着华尔兹,这就是那个热诚睿智、精力过人的2005年最新锐的“知道分子”——王受之。

 

合情合理合法却也优雅地为商人集团提供智力支持,并不可耻,反而老苏要大力支持。

知识分子,尤其是应用学科的知识分子,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优雅地为这个社会提供一些非垃圾的东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需要更多的王受之。我们甚至可以高呼:学习受之好榜样!

 

社会的进步,需要真正有见地的知识阶层的推动。知识阶层中的精英型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思考如何有效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和学术成就,为这个所谓的社会守望者集团树立榜样。

王受之现象,已经远远跳出了一个楼盘销售好坏的层面,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关于知识和社会如何互相促进的深深思考。

 

(特别声明:老苏和王受之素未谋面,也无任何血缘、教育、商业等一切方面的利益联系,本文只是老苏的一篇普通的读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春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