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不忆钓源!

(2007-02-02 11:18:24)
分类: 解构旅游

钓源,位于江西吉安市西郊,距市区20多公里。钓源村现有村民150余户,700多人,尽姓欧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后裔聚居地。据《钓源欧阳氏家谱》记载,该村始建于北宋末年,现有古民宅120多幢、祠堂5座、书院3座、石桥2座、别墅式庄园1座、庙宇1座。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钓源的富奢达到顶点,有居民近万人,酒楼茶肆百余家,商贾云集,竟日为市,号称“小南京”。时至今日,那巨石铺砌的长街短巷,纵横连接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照壁牌楼,处处飘逸着古朴典雅的风韵,仍可让人追忆那久已逝去的喧嚣市声。

20031月,我慕名来到了钓源。陪同的官员很热情,问我要不要请导游。我告诉他们,如果有对这个古村历史掌故非常熟悉的老人就请,如果是游客导游就算了。他们说,这个村子的老村长是个钓源通,听说钓源的重要接待,都是老村长亲自导游。如果能找到他,那就最好了。我一听非常感兴趣,请他们代为联系。遗憾的是,老村长当时并不在他经常呆的地方。我以为老村长被别人请去作导游了,心里感到一丝遗憾,担心这次考察达不到预期的圆满。

对于像我这样长期在全国各地考察旅游资源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仰慕很久的古村镇,又能够有当地的文化人代为介绍,那么这种人文旅游资源的考察深度和丰度,都会十分完美;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类旅行和经历也会十分惬意。

可能是我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正当我们准备自行进村之时,面带笑容的老村长突然出现在郁郁葱葱的老樟树林。这位年近七旬高龄的老人,仅近几年来,就为海内外上万人进行过义务讲解,曾被某领导笑称为我国导游界年龄之最的“天下第一导”。

这就是钓源村的活化石—— 欧阳钟麟先生。当欧阳先生从村领导岗位下来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了安度晚年,而是以火一样的热情协助现在的村领导,投身到钓源旅游开发的事业中去。他积极参与村容村貌的综合治理,修复文忠公祠,收集散落的石雕、牌匾等文物,广泛联系海内外欧阳族人,并义务担任讲解员,现在几乎成为了钓源村的“旅游形象大使”。

在欧阳钟麟老人的带领下,我走进了欧阳修后人聚居的千年古村——钓源。

“村隐太极八卦形,户朝北南西东向,路尽歪门斜道连”。这是许多建筑规划专家在考察完钓源村后,对这座千年古村“天人合一”规划布局的精湛评价。钓源村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一条高约九米,蜿蜒千米,呈东西走向,上植18000余古樟,形似道家太极图中分线的“S”形山脉——长安岭,将渭溪和庄山分别置于太极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及“太阴”处。绵延于“太阴”处的庄山村拥有钓源村七成古建筑,中有东高西低的十余口池塘一字相连,北有对门山横陈屏列,使庄山村二山夹一水,形成了传统八卦中的“离”卦。钓源古民居囊括四方朝向,看似随意安置,却都依八卦成形。

在钓源古建筑布局中,村子西北部为文化娱乐区,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最能体现古代钓源人独特理念的,也同时又最令人费解的,便是那遍布街头巷尾,举目即可察觉的“歪门斜道”。尽管人们至今未能完全解开这个钓源之谜,但钓源人却实实在在在这些融入大智慧的古老宅院中受益无穷。与附近其他村落相比,钓源村冬天更暖、夏天更凉,温差可达摄氏2度以上。村中甚少蚊蝇,村民欧阳增祥现在居住的北依长安岭建造、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清代古建筑,竟然全年没有蚊子。千年的排水系统至今畅通,从无洪涝水漫之忧。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使得钓源人往往得以颐养天年。

我们走街串巷,甚至参观村民非常隐私的卧室、厨房、厕所、猪圈、杂物房等,村民们都笑吟吟地冲我们点头,用我们听不懂得话问候我们,甚至请我们吃饭。对于我们摄像、合影等要求,一律积极配合。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请一位看上去有80多岁的老太太合影,她非常配合地站在我指定的位置,并且用手拢一拢那本来就整整齐齐的白发,在她不停地用手扯平她的衣襟和衣领的时候,相机帮我们留住了那动人的一刻。

令我吃惊的是,她坚持要看一看效果。

这位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闭塞古村的老人,居然知道这是数码相机!因为机械相机或傻瓜相机是无法即时看到效果的,只有数码相机才能如此。肯定还有别的游客跟她合过影,肯定还有别的游客给她看过效果,所以她才会要求看效果。但这仅仅是第一层。即使知道是数码相机,一般农村的老太太能配合你一起照相,但通常不会要求当场看效果。但钓源村的老太太就是不一般!

她们是很注重形象的,他们是很有尊严的。他们不愧为大文豪的后人!

当我将我们的合影调出来,把相机的小显示屏拿到她面前时,她低头一看,脸颊顿时像害羞的少女般微微绯红,然后异常开心地仰天大笑起来。笑得那么天真,笑得那么爽朗,笑得我这个城市人傻呆呆地站立在那千年的石板路上。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这么纯粹的笑了,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80岁的老人这么开心了。

能不忆钓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暖冬的惆怅
后一篇:生如冬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