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无所有的崛起

(2007-01-11 14:40:30)
分类: 解构旅游

 

 

以色列是一个除了沙子以外就几乎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但它却在世界经济排名中遥遥领先。

以色列崛起的谜底是什么?谜底就是他们一无所有!

以色列没有像中国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没有像瑞士睦邻友好的地缘政治,什么都没有的他们,凭借着惊人的制度创新能力,依靠积蓄多年的软实力,终于在建国58年后的今天,由一个农业小国蜕变成了科技大国。

 

看了《经济观察报》上的这篇“以色列崛起之谜”的特别报道,老苏联想到了我们中国旅游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中国旅游通过对各种旅游资源的强度开发利用,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红火时代。随着游客旅游经验的日渐丰富,资源负荷的日渐崩溃,市场细分的日趋成熟,产业结构的日趋完善,中国旅游的“资源时代”恐怕就要结束了。

老苏眼中的“资源时代”,是指资源驱动的旅游发展时代,而不是指旅游发展不需要资源支撑。这是两个概念。

中国一直号称地大物博,从小地理书上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不知现在的地理书还有没有这么弱智的提法。任何资源的丰富与否,都是相对于特定的对象而言的。中国的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全世界的排名是非常靠后的。换言之,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这种“地大物博的资源观”和“主体虚无的产权观”共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地对各种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屡禁不止,旅游业亦如此。

大多数地方政府发展旅游,都是自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所谓旅游资源,即有山的地方就想依托山来发展旅游,有水的地方就想依托水来发展旅游。粗看好像很有道理,其实仔细一琢磨就问题百出。

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只要有资源就能发展旅游。殊不知,相对于资源而言,市场更为重要。

有资源而无市场,旅游永无出头之日;无资源而有市场,旅游就能一路高歌!

山西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山西旅游的市场定位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区。所以山西旅游整体上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资源的透支。

深圳本身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但深圳就会依托口岸城市的区位、深挖客源市场的需求、凭借市场经济的动力,没有资源创造条件发展旅游,成为中国旅游的一面旗帜。

所以,从传统的角度看有所谓丰富资源的,未必各个都能发展好。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没有资源”有可能比“有资源”还有好处。尤其是相对于现阶段整体浮躁的一代来说,“有资源”有可能引来破坏性开发;“没资源”反而有可能促使他们理性思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焦作现象”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经济走入低谷后,被迫在生存的压力下寻找到一条振兴经济的路子。

出人意料的是,焦作选择了谁也想不到的旅游。

旅游在国家的层面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地方来讲,旅游有可能拯救他们。

希望大家不要每天都躺在资源的温床上白日做梦,而应该更多的是跳出资源的误区去研究市场。

一无所有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一无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