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解构旅游 |
从历史记载和祖辈流传的故事里,以前的山西人,尤其是晋商,心胸宽广,眼界高远。晋商的故乡无论是晋南(山西南部简称晋南)还是晋中,一开始并不是全国商业最繁荣的地方。晋商的成功,不是因为故乡是商业区,而是由于他们走出故土,参与到全国的商业竞争中。
在研究晋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元代以前,晋商的中心主要是晋南;而到了明末清初,晋商中心慢慢由南部向中部地区转移了呢?
原来,元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直在西安、洛阳、开封这条线上,晋南和晋东南属于这个中心区的拱卫区。由于长期紧靠首都的区位优势,和自古拥有解州盐池的资源优势,晋南自然就成了晋商的发祥地。
元代定都北京,使得晋中(山西中部地区简称晋中,现在晋中已经成为了山西的一个地级市)成为晋南、川陕等通往省会太原和首都北京的黄金通道,随着首都北京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晋中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现。明万历初年,宰相张居正促成了和蒙古的议和通市,结束了漫长的中蒙战乱。
晋商的中心从晋南迁到晋中,完全是由于紧紧依赖首都的原因造成。
首都在西安——洛阳一线时,晋南就是晋商的中心;首都迁到北京后,晋商的中心也就迁到晋中。
在全国,与首都的关系能构成一个地方兴衰的至关重要因素的,山西是一个典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山西至今仍然习惯于依附北京。难怪北京人自豪地称太原是它的后花园,而我更觉得太原像北京的后院。
可悲的是,这竟然也是一脉相传。
文章引用自:http://www.bany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