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途随笔 |
午餐后无事,决定拜访一下就在我们酒店对面200米左右的山西师范大学。
刚入师大校园不远,正在破旧杂乱的楼宇间郁闷,赫然在右手边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四方型琉璃塔,高高耸立在衰败的梧桐树后边。
哇,真漂亮!这是我除了洪洞广胜寺(中国四大名塔)的琉璃塔以外,见过的第二个琉璃塔。
本想马上前往参观,但到跟前才发现,此塔与师大隔着一堵墙。
问了一个学生参观路线,知道要原路出校门后左转才行,遂决定逛完师大后就去看看。
师大校园较为平淡,于是我们就顺着小胡同摸索着找那奇塔去了。
跟着塔尖的指引,我们慢慢来到了一座类似寺庙的地方。放眼望去,“临汾博物馆”五个金字牌匾挂在寺庙门头。走近一看,原来还是山西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的墨宝。
朱漆大门上方悬着一副匾额“大云寺”,哦,原来还是一个寺庙。
大门是紧闭着,但我发现旁边的小门好像开着。小门,小院,小树,小廊,接着我们就来到了一个较为宽敞的院子,院子里好像正在进行维修工作,到处是并排横放的原木,六七个衣着邋遢的老师傅正在手工制作大殿的粱柱,有的在凿,有的在锯,有的在镶,有的在刨。
没有一张图纸,有的只是一个人对着眼前的木头沉思和动作。这些老师傅们是在用他们一生的木工经验、结合这次工作的特点进行着创造性的工作。与其说是他们的工作,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木工艺术。恐怕现在的建筑师们是没办法提供图纸的,因为他们准备创造的,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建筑,就好像他们身后的那座方形琉璃塔。
我走近看了看,发现有些木头上有墨笔画的一些简单几何造型,和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数字与符号。
真正的非物质文化!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拍了很多他们的工作照片。不知多年以后,我还有没有机会再看到这样的活态场景。
大云寺,在山西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重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方塔七层,一至六层为方形,七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层均有琉璃构件,镶成仿心。内容为佛、菩萨、罗汉、弟子及佛传故事,为阳城县匠师所作。
此塔有三绝:1、此塔1-6层为罕见的方形,而七层为八方形;2、塔身都有琉璃构件;3、首层也是一座寺庙。
我们准备走的过程中,发现此塔下方有一匾额“原头佛组”,是光绪十八年的东西。
朱漆大门上着锁,但仔细一看却没有锁,旁边是一个工匠正在忙碌着。
我想,既然来了,门还没锁,不如进去拜拜。俺老苏游历四方,只要见到寺庙,就一定进去拜拜。
不是迷信,而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尊重。
我轻轻将右门推开,定睛一看,着实惊了一下!
在不足2米的前方,居然是一个直径5米的铁铸佛头,佛的眼睛直直地望着我,彷佛在安抚我受惊的心灵。
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系唐代原作。我双手合十,默默许愿,静静参拜。
小庙的左上方立着一个牌匾“铁佛寺”。哦,我想起来了,这就是原来曾经坐车远远经过的铁佛寺,原来是藏在这座琉璃宝塔的首层。
真是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