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量词
汉语里的量词,看似简单,实际复杂。小学时学量词,老师最见不得的就是不管什么物体,通通以“一个”来作答。我还算是肯自己动脑筋的,小时候就能分辨得出来,凡是细长的物体就该说“一条”、“一根”,凡是扁扁平平的物体就该说“一块”、“一张”或“一片”。可是原理是正确的,可用起来还是会出状况,甚至到现在,我也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比如说细长的东西,一根筷子,一根棍子,软的物体就说一条线,一条鱼,但是绳子又说是一根绳子。再说了,人是细细长长的吧,却是“一个人”,怎么就不是一根人一条人呢?
再比如,扁扁平平的物体,薄点的说一张、一片,厚点的说一块。可是一张纸,一张照片是对了,比纸更厚的云却是一片。饼干挺厚的是一块饼干,可是大饼却是以张来论。还有不讲道理的,手绢该是一张、一块、一片吧,偏偏说是一条手绢。
这量词到底该用啥,除了规律外,约定成俗的习惯还是很重要的。
声音是看不见的物体,它也有量词。应该是一缕声音、一副声音、一种声音,还是一个声音?最近看见不少地方形容声音用的是“一把好声音”!字典上说“把”用作量词时,用于“有把手的器具”或“一手抓起的数量”等,那么声音是有把手呢,还是能一手抓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