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光中国海军新型051C驱逐舰的缺陷

标签:
杂谈 |
《文摘周报》报道,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根据051C型驱逐舰的武器系统配置,其应该是一型偏重于防空的通用驱逐舰,但是在总体布局及雷达电子系统的配备方面,却又给人以设计仓促、布置不尽合理的印象。051C貌似上世纪80年代欧美风格的军舰外形设计与“里夫”远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及庞大制导雷达站的搭配总显得有些不协调。
051C的出现有可能是海军用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案来作为 “中华神盾”实用化之前的过渡。相对于“中华神盾”服役后几年内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051C虽然落后,但至少可以使中国海军拥有急需的远程区域防空能力。051C之后,大量开造的是装备有较为成熟的中程防空系统的054A,而052B/052C的销声匿迹在印证中国海军以HHQ-16淘汰 “施基利”的同时,也恰恰说明了“里夫”作为HHQ-9成熟前的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的背后
“里夫”远程舰空导弹的垂发系统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面舰艇垂发系统。而升高甲板平台会导致军舰重心提高,对军舰的耐波性产生影响。对于“里夫”这类冷发射的导弹来说,军舰的横向摇摆会对导弹出筒的姿态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设计人员在051C型舰桥前面的甲板平台只布置了两套“里夫”的垂发。与“里夫”远程舰空导弹配套的制导雷达站的布置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由于其体积过于庞大,为了保证军舰的耐波性,不可能将其布置到很高的位置,布置在机库前边的空间也就成了唯一选择。
垂发和制导雷达站的布置挤占了 “机库”的空间,使得051C没有了可以停放直升机的机库,直升机只能临时停放在露天的飞行甲板上。这样需要直升机来配合完成的某些作战任务O51C将无法完成,这是051C的一个遗憾。
用苛刻的眼光来审视051C,它并不是一型完美的防空驱逐舰,但是在中国海军防空驱逐舰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今天,051C上具有的缺陷并不能动摇人们对051C是中国远程区域防空舰的过渡角色这一看法。
052C服役后,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性能先进的防空驱逐舰。由于采用燃柴交替动力,两台GT25000的功率有限,使得052C的排水量只有不到6000吨,搭载的防空导弹数量只有48枚,不足以担负未来解放军国舰艇编队及航母舰队独立作战的防空任务。如果052C的后续舰搞燃燃联合,4台GT-25000的功率又太大(约130000马力),从实用与经费的考虑,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作为中国海军近期的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以蒸汽轮机为动力建造过渡用的“蒸汽盾”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代级使用的TB-12改进型,最大功率50000马力。两台蒸汽轮机,90000-10000马力的总功率可以满足9000吨级防空驱逐舰需要。
051C型 沈阳级防空驱逐舰首舰编号115,于2004年12月28日下水。这艘新舰的舰体设计直接沿用先前建造的“旅海”级驱逐舰“深圳”号,仅在几个小细节上有所修改,例如舰桥顶上雷达平台由原先二阶简化为一阶,原本舰尾两侧的舷窗以及机库结构边缘37毫米快炮炮位的半圆形结构都被取消,尾楼结构也稍微拉长,尾楼后段反而还稍稍比前段低了一阶。051C型舰已建造两艘,首艘命名为“沈阳”号,在2006年投入服役,二号舰则命名为“石家庄”号。
就装备来看,051C堪称是将20世纪初期中国海军陆续启用的多种装备,安装于“旅海”级的舰体上。例如,昔日“旅海”级舰首的39A双联装100毫米55倍径舰炮,在051C上已经被新开发的单管100毫米55倍径舰炮所取代,二号桅杆两侧各加装一座有“中国守门员”之称的730型30毫米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烟囱后方则设有两组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舰体中段主桅顶端装置一座与俄制“现代”级相同的“顶板”3D对空搜索雷达,替换了“旅海”级原先的38l乙型,凸显051C以防空为重的特性。在最引人瞩目的防空项目上,051C安装了购自俄罗斯的“里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