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竹取物语》一书是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之作,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物语”逐渐成为一类特殊的文学样式在日本流行。近来读了《竹取物语》这部作品,感触颇深。下面就是我对日本物语文学及其代表作《竹取物语》的感想。
对于物语文学的理解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物语文学为一种文学样式存在的文学价值,首先说他的文学价值,物语文学是在原有的神话、传说的基础上通过记述性描写的形式,采用虚化、幻化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对原有的故事或传说进行润色加工。褪去了过分的神话色彩,同时也脱离了传统民间传说的庸俗化。从而使得物语文学有了较强故事结构的独立性和故事内容上的可读性,这一点是物语文学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学体式的最根本的原因。另外,与以往的文学作品不同,物语文学更多的走近了人的生活,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更多的对人性进行描写,对人物的刻画也更为深入。这一点是以往其他文学所不具备的。
第二,物语文学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的文学特点。 “物语”的内容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来源于神话和传说,是在原有的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形成的,在这一再加工的过程中使得原有的神话更接近人们的生活,使得原有的民间传说更趋于规范。再加上对故事本身描写的润色让物语文学有了更加深厚的物质文化根基,同时也拥有精神层面上亦幻亦仙的发挥,让无语文学在可读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耐读性。
第三,物语文学为一种文学样式存在的社会价值。一种文学能够存在都应该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而物语文学的社会价值我觉得是等同于寓言的价值。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更加直接明了的阐述说明一定的道理,宣传推广一定的规范。就如同《竹取物语》中所揭示的那几个求婚者诸如“扔缽”、“离魂”、“阿部主人”、“啊,吃不消呀”等劣行,并对这些劣行进行了批判;以及辉夜姬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我认为物语文学就是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所传达出来的道理对人们进行教化,这一点是与伊索寓言是异曲同工的。
《竹取物语》大致可以分为化生、求婚、升天三个部分。下面我就结以上对物语文学的认识对故事中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
“化生”一部分使通过近似于神话的方式对辉夜姬的竹中出生、三月长成进行幻化描写,主要是突出辉夜姬的与众不同并对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求婚”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通过对几个求婚者在完成辉夜姬的难题过程的描写,揭露并批判了诸如“扔缽”、“离魂”、“阿部主人”、“啊,吃不消呀”等劣行。并且着力描写了皇帝对辉夜姬的迷恋和追求辉夜姬的过程。通过这一部分的描写在揭露批评劣行的同时,赞颂了辉夜姬的高贵品质。通过两者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表现了物语文学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升天”作为整篇故事的收尾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奇幻的场面,辉夜姬的走和老夫妇以及皇帝希望她留下成为矛盾的交点。在故事的最后说出辉夜姬出生的原因,说明了人们在生活中所应该有的行为规范,以及善恶报应的一种社会价值观;最终辉夜姬给皇帝诗以及仙药的情节从一个侧面向我们说出了辉夜姬对于真正的爱情的向往及标准。在最后把整个故事的落脚点定在了日本最著名的富士山,就是一种回归,从神话到现实的回归,这也就是物语文学最主要的表达模式。
通过看《竹取物语》让我对日本文学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也对日本物语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