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童话遭遇名师
(2015-03-03 20:59:31)
标签:
育儿 |
当微童话遭遇名师
桂杰
他在微博发出后,我即刻@了五位朋友。著名评论家谭旭东评论说,会讲故事,就可赞!平素,他很关注铁头的创作,没少鼓励他。与此同时三妞老师焦丽辉,忽悠班长孙翠珍老师也都在第一时间给铁头点了赞。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天晚上,给我带来温暖、感动甚至是震动的来自吴礼明老师。吴老师是安徽枞阳人,中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课堂与文本的研究,又于古典文学与历史及教育学等多有涉猎,曾在国内报刊发表教育和文学作品110余篇,并撰有《昨日的飞蓬》(随笔集)、《建筑生命的课堂》(语文论集)、《汉书精华注译评》《后汉书精华注译评》等。他是老师,更是一位学者、作家。
与吴老师素未谋面,并不算熟悉,他会对铁头的微童话说什么呢?不理睬?还是礼貌点赞?抑或是提出批评。我不知道,耐心等待。到了晚上,我忽在微博上见到了他的回复。吴老师写了长长的两段话:
“给铁头大赞一个!叙述简练生动,注意到了角色心理与情态的变化,又兼顾了大小角色的不同。而简短的叙述里,还暗示了整个事件所发生的情因,即起始于小鸭子的‘尖叫’。最后又做了一个总结,有加重的意味,但作者的情绪则是暗置的。那个急和遗憾啊。但还是给小角色留下了发展的空间。高明啊。”
“其次,孩子有时间意识,能完整地将一段时间内的事件作清楚交代,不容易啊。而已懂得将写作的情绪进行控制,似更值得称赞。”
我赶紧回复他说:“吴老师,您好,孩子小小一篇童话,您分析得如此细致,我和铁头都很感动!您真是好老师,适时给孩子鼓励,您也真是好朋友,真诚热情!为您感动!”
没有想到吴老师再复我:“李老师太客气了。铁头同学懂得写作,毕竟属于天赋啊。我知道在小学里,好多老师费了多大的劲,也难以有所作为。这中间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
我把画家佟俊儿补充的结尾发给他看:笨笨开始后悔,他羞愧的对妈妈说:冬天,让我懂得了一切瞻前顾后的结果是无路可走,我以后要做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竖起大大的拇指,摸着笨笨的头说,好样的!妈妈看你的!当万物复苏,河里的冰凌还没有化尽,心急的笨笨就一头扎到河里,真冷啊!但他想我是勇敢的男子汉,就拼命摆动着红掌,呀!他象小船一样浮起来啦。。
吴老师充满热情的再次回复我说:“这在铁头的叙述里,实际上留了空间的。所以这名网友的补充显得比较自然了。”
我说:“我还想让铁头有时间的时候自己补充一下呢!”
吴老师复:“这样更好。一则成长的故事本来很长,再则成长的过程更有意义。预祝铁头写出更好的作品!”几分钟后,他再发微博:“让孩子在时间的河里尽情地‘嬉玩’(所谓自由写作自由发挥),表达的创造之乐就同时显现了出来。很多老师硬是将写作与孩子的生活以及他想象的空间隔离开来,而让孩子僵硬地接受教师的写作意志,既破坏了孩子的天性,又破坏了教育之本旨。”
孩子一篇140字的微童话,引来吴礼明老师六条回复,里面既有针对文本的评论,又有对孩子的鼓励,还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流露!真诚,博学,深邃,真乃大家也!今天晚上彻底被他的人格魅力感动,被他弥足珍贵的点拨所鼓舞,心中似乎被春天击中,像绽开了花蕾一样。爱子铁头还是小孩子,我们不急于成功,只希望给孩子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对于他爱好读书、爱好写作的天赋有所激发,成长的路上不想遇到如此多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吴老师这样的朋友,真是太幸运了,也太感恩了。记录在此,深藏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