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而哀伤的“失联”
桂杰
失联,顾名思义,失去联系。这是一个吉凶未卜的词语,一个华丽而哀伤的词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失去联系总会让人莫名的惶恐。
让“失联”一词奔跑在大街小巷的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0点42分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MH370航班上载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机组人员12名。原计划凌晨6点半抵达北京,却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与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3月8日,马来西亚方面举行新闻发布会,称“MH370航班与地面失联”。
失联!不是坠毁!不是劫持!更不是爆炸!
失联一词由于词义的丰富外延给公众和航班乘客家属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失联是模糊叙事,是事情在没有确定结果之前的状态描述。
然而,MH370在失踪16天后,马来西亚总理3月24日宣布,根据英国空难调查处的通报,马航MH370航班已“终结”于印度洋南部海域。最后位置在印度洋中央,澳大利亚珀斯西南,远离任何可能降落地点。此时此刻,在马方的表述中,“失联”变成了“终结”,终结的意思就是终止结束,彻底over,机毁人亡,没有奇迹。
从马航失事以后,“失联”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新闻中。今年8月,女大学生成为失联事件的主角。开学在即,河南大学一女大学生携带1.5万现金返校途中与加家人失去联系;广东一所高职院校的女生与家人失去联系;江苏19岁的女大学生返校途中,与家人失去联系......“失联”一词成为整个社会的噩梦。失联的孩子有的误入传销魔窟,有的上了黑车被性侵被抢劫,还有的被抢劫、杀害、抛尸。失联的噩梦比MH370的飞机感觉更真实更疼痛,她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像邻家的姐妹,更像自己的孩子,却因为遭遇各种不测与家庭失去联系,她们中的一些人像远去的MH370班机一样,不会再回来,永远的与世界与家人与自己的梦想告别。
失联一词惊扰了整个社会。如果说坐一趟遥远而陌生的国际航班,每个人无法预测安危,甚至选择的空间也不大。那么,女孩独自去上学,必要的生存技巧还应该掌握,至少可以避免最终完全失联,惨遭毒手。一个刑警说,某位女大学生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她对犯罪分子愤恨地说,“我记住了你这张脸,等我一出去就要去报警!”用警察的话说,这样的语言无疑是在激怒犯罪份子,把自己往死亡的边缘里推。
可以不坐马航,也可以不坐黑车;可以在候机室里与人聊聊天,但不可以在马路上与人搭讪;可以和空姐为晚点理论,但要避免和陌生人口角。
“失联”一词从角落中走出来,不停提示人们,生活在世界上,随处有风险。然而,也有一种失联是人为造成的,是马上可以扭转的,那就是新闻发言人的失联。日前,多家媒体综合报道了“洛阳市副市长下落不明,被曝与两名房产商一起失联月余”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后,河南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洛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均对媒体的质疑公众的询问不与回应。语文出版社社长将此种现象称为“新闻发言人的失联”,他发微博说:“新闻发言人在公众重大关切面前失语即视为失联。”他指出,新闻发言人的第一要务是及时发言,此问题始终未根本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因之面临挑战。
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作为一名记者,今天我郑重表态:我的梦想是所有亲人不要莫名其妙与这个世界失联,我拨通新闻发言人电话的时候,对方也不要莫名其妙的失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