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儿压眉”始何人?
(2012-10-15 09:05:11)
标签:
文化 |
“刘海儿压眉”始何人?
李克山
当下,有些女孩刘海儿留得老长,把眉毛遮盖得一根儿不露,也许自以为美,而他人看着有“眼”无“眉”则很别扭。一些初、高中学校严禁(不准上课)女生此举,那些“压眉”的女生才不得不把刘海儿剪短。
近来从史料上偶有发现,“刘海儿压眉”并非今人创举,早在晚清时上海名妓胡宝玉就系此发型。特别是每去“张园”(晚清上海最有名的娱乐休闲场所,对外开放)之前,她都要坐在红木梳妆台前,小心翼翼地在额前剪出一排浓密笔直的刘海儿,足有三四寸长。剪好蘸了刨花水,将头发梳得纹丝不乱,换上鲜艳的衣服,这才下楼跨上马车出发。上海女子的发型,从额前光光脑后梳笄,变成压倒眉毛的长而直的刘海儿,据说就是从胡宝玉开始的,而胡宝玉的这一剪,据说又是从广东来的咸水妹那里看来的,只是专做外国人生意的咸水妹“档次”太低,即使打扮得再抢眼,也不会有人学她。而光彩照人、天生丽质,又擅长琴棋书画,号称“卖笑不卖身”的女校书胡宝玉,在上海早已成了赶时髦、追新奇年轻女性暗学的偶像,因此模仿者大有人在。那么,胡宝玉为何对“刘海儿压眉”如此感兴趣呢?目的在于标新立异,吸人眼球。原来,当时的张园还是“社交”场所,陪伴男人们洽谈生意,是妓女的一大工作。由于这样游园的女子太多,便形成竞争局面,去前免不了独出心裁着意打扮,胡宝玉挖空心思率先剪一个长刘海儿的发型,是力求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一个时期女学生式的短发,浓密直长胡宝玉样的刘海儿,在名太名媛的时尚中逐渐消失了,而新发型的确立和流行显得很缓慢,如同改良旗袍的定型过程,先是刘海儿短了一点儿,脑后的头发长了一点儿;接着,脑后的头发更长,刘海儿则开始斜斜地倒向两鬓,慢慢地终于露出了整个光洁的前额,人便显得清秀而明媚!有的将长发烫几层大波浪瀑布般披在肩上,透着东方女性的温柔含蓄,还毫不张扬。……
男女自古讲“眉清目秀”,而见“目”不见“眉”,则显得相貌一塌糊涂。所以,靠追奇猎异、刘海儿压眉,无法展现年轻女孩的风采与魅力,有必要从历史的角落里挖出来奉为神圣、穷追不舍吗?
(转老父文章,此稿曾经刊发于《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