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那两个小时的相聚

标签:
铁头家庭生活育儿杂谈 |
只为那两个小时的相聚
桂杰
如果连续三天放学回家,都是爷爷奶奶去门口接铁头。下了班车的他,眼中总是会闪出一丝不快:“怎么又是奶奶?妈妈呢?”“妈妈在上班,奶奶来接你还要不得?”闻听此言,奶奶一般都会如此应答。
“妈妈呢?”一天不见,儿子的言谈话语中都会显出对妈妈的想念和依恋。
那天我接他。我在小区门口的值班室离小坐,手中拿上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一边听着屋外的风声,一边等着铁头的幼儿园校车来。“哪个是您儿子?”一旁值班看门的保安问我。“就是整个小区最帅的那个小男孩!”我嘻嘻哈哈的打趣道,随后又补充一句,“天下的母亲都会这样夸自己的儿子!”接着,我们都大笑起来。铁头幼儿园的校车到了,我故意等车门打开,才从屋子里跳出来。儿子的小脸红扑扑的,看是我来接他,整个眼睛放射出光芒,满脸笑意的扑到我怀里,“妈妈!”我和老师及班车司机表示谢意:“您辛苦了,慢行啊!”
随后我带着铁头来到值班室,让他和保安打招呼。“妈妈,有没有神秘礼物?”“有啊。不过你要给妈妈和叔叔表演一个节目。”他点头默许。“唱《小螺号》?”“那个早就唱过了。”“唱个新学的英语歌曲吧!”铁头开唱了,“Apple round,apple red, Apple juicy,apple sweet. Apple,apple, I love you. Apple sweet I love to eat.”他落落大方,声音响亮,保安和我一起给他鼓掌。
“神秘礼物拿出来吧!”我从书包里掏出了所谓神秘礼物,是四盒酸奶。铁头显得很高兴的样子,“谢谢妈妈,我一会儿都吃了。”“你不用都吃了,可以分给哥哥吃一杯。”嬉笑间,我和铁头已经出了值班室,往家里走。铁头像一只欢快的小狗一样奔跑在前面。
有些时候,我赶不上接铁头放学,完成手中的工作后,在下午六点北京最拥堵的时候,我选择回家。本来下班回家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可是,由于有段时间,我给朋友在外面帮忙做一件事,紧接着,九点半还要返回城里等他到来之后开碰头会。辛辛苦苦,挤一身汗坐公交车回家,然后等到九点钟再打车花七十块钱出来开会,里里外外,似乎是自讨苦吃,是否值得?
从繁华的市中心,到我们居住的通州区,按照下班的高峰来算,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常常是背着沉甸甸重达十几斤的黑色包裹使劲的追赶汽车,还有时被人夹在公共汽车中间透不过起来,如此拼死拼活到底是为什么?没有别的理由,铁头。一想到儿子用稚嫩的语气寻问“妈妈呢?”,还有他红扑扑的小脸,我的心中就会莫名的激动起来。如果我不在家,孩子放学回来,除了吃饭以外,更多的时间,老人会把孩子交给电视,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有时候能够在电视机前呆坐一晚。
我回来,是铁头快乐的理由。他会和我一起读新买的《铠甲勇士》的图书,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他还会让我和他一起玩电脑游戏,或者看电脑上收藏的一些好玩的DV录像;我们还会拥抱、聊天、打球,甚至是闹些小意见。总而言之,我在家的时候,铁头多了一个玩伴。这两个小时的亲子时光,是我人生中的重要享受,为了这两小时宝贵的时光,我觉得再辛苦、付出多少金钱也值得。
每次相聚之后,要走了,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向铁头请假,“儿子,你先睡吧,妈妈还有点事情要出去一趟,十点多就回来。你可以批准吗?”有种恋人般的依依不舍。一般情况下,铁头儿子都会批准,但也会显得勉勉强强。我一般会再说一句:“请你理解妈妈。”这时,奶奶会在一边加上特别世俗的解释:“妈妈不去上班,哪里有钱买衣服,买吃的?”趁着铁头还没有发作和反悔,我赶快向奶奶丢个眼色,溜出门去。
一同开会的男性友人非常不理解我这样做的初衷,说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我告诉他,孩子在低幼的时候,是最依恋父母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与父母的心里话最多,他成长的每个细节都会在父母心里荡起层层波澜,他的亲吻和他的拥抱,都是此生不会再有的人生享受。想想我爱的铁头,想想我们在一起共度的两个小时时光,我觉得人生中的美好就在这两个小时的叠加中变多,变多,让我满心欢喜。
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这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汽车疾速奔跑的夜色中,我真想把我内心的感受,告诉每一个我认识或不认识的路人,要珍惜与孩子共度的分分秒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