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

(2010-03-04 11:50:15)
标签:

家庭生活

小黑

育儿

铁头

朋友

文化

婚姻

孩子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
(2010年春节的铁头)

孩子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

桂杰

 

早上上学前,铁头在厕所抓紧时间大便,我溜到书房打开电脑浏览,过了一小会儿,铁头在一边叫“妈妈,妈妈,妈妈”,随着眼睛被网页上的内容抓住,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电脑上,嘴上的回答显然是慢了半拍,“哎!”“妈妈,我叫你,你为什么不理我啊?”听到小人这样说,我赶紧承认错误,“对不起,妈妈刚才手头有点事!”我一个箭步跑到他身边,“好了吗?”铁头特认真的和我交流感受,“妈妈,我叫你两遍你不理我,我就着急了!”“妈妈不好意思,以后多注意。”我规规矩矩的承认错误。可铁头却不依不饶的说:“你回到刚才的屋子,我再喊你一次!”面对孩子要求的“镜头重拍”我只好配合了。

“妈妈!”他在那边又喊了一嗓子,我在这边痛改前非,马上回答:“妈妈在,妈妈来了!”然后飞奔过来、三下五除二帮他把屁屁擦干净,把桶子洗刷好,放回原处,那边,爷爷奶奶已经七手八脚帮他把衣服穿利索。

查看自己一个月前的微博发现有这样一条:当铁头冲过来大声痛斥我说,妈妈我在叫你呢,你怎么不理我时,我一时特别自责——对待孩子要像他刚刚出生时一样,把他的喜怒哀乐,每一次微笑,每一个眼神都放在心上,不该把孩子当成屋子里的家具而忽略掉。

我这样说是对自己的提醒,也包含着对许多家长的担忧。学者薛涌讲他在美国的感受时曾经写过这样一幕:一次在服装店,他看到两个当妈的孩子在那里忘情地挑衣服,不足两岁的孩子被丢到一旁的购物车上没人管。孩子自然哭起来。当妈的听到哭声怒不可遏,厉声喝到:“闭嘴!”孩子继续哭。当妈的充到孩子跟前,瞪着眼睛对孩子严厉地小声说了几句,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孩子吓得再不敢出声,当妈的继续回去挑衣服,谈笑如常。而再到游乐场看,许多家长把孩子往那里一丢,给他们几个钱去尽情玩儿电子游戏,自己和朋友在那里聊大天。

孩子不是家里的玩具,把他放在一边偶尔擦拭一下,其余的就可以置之不理了;孩子也不是玩具,大人高兴的时候就举起来抛一抛,逗弄两下;孩子更不是看电视机器,一个晚上把他交给电视就完事大吉。孩子是需要和父母交流的,尤其是需要父母及时的予以回馈。一家人在一起生活,需要活活泼泼的孩子,也需要活活泼泼的父母,“慢答应”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不尊重。

更多的,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还记得铁头一岁多的时候,如果是夜里下床解大便,或者是熄灯睡觉的时候,他总是会不停的叫我“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在呢!”“哎”“在呢!”我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回应着他,心想孩子也许就是因为母亲这样一声回应而变得踏实多了,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这种回应理应随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说来可笑,铁头给我们改过的方式就是“镜头重拍”,他喜欢吃的冰棒被我偷吃一口后,哭得死去活来,说我没有“得到批准”,最后弥补的方式是从冰箱里重新拿一根完整的冰棒再给他一次。我们说了不该说的话,比如说了“屁”,“讨厌”,“傻冒”之类的话,铁头就会命令我们收回,收回的时候一定要做出一个吞咽状,意思把此话吞到肚子里面,烂到心里。有时候,感觉身边有了这样一个眼神明亮一尘不染的小人在身边,真的很幸运,他直抒胸臆,动机美好,充满禅意,让我们在这样的提醒、质问和要求中不断反观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孩子在帮助我们修行,是孩子再一次让我们懂得相互尊重和为人的根本涵义,因此,感谢孩子的质问,感谢他还给我们重新来过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