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桂杰
桂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21
  • 关注人气:8,1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锋为何让我们眼窝发酸

(2007-11-09 00:26:04)
标签:

人文/历史

金锋

宋庄艺术展

王小六

当代艺术

艺术家

文化

 

金锋为何让我们眼窝发酸

桂杰

   

我是第一次从艺术家金锋的作品中得知并永远记住了“王小六”这个名字的。在北京宋庄艺术节还没有开展之前,金锋和王小六就成为我向往那里的理由。

在展览作品密集,艺术家很多人很多的地方,有时候作品会把我们包围,很多作品在出现的同时就注定要成为过眼云烟,被我们遗忘。能被人记住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在没有跑到宋庄之前,我几乎就闻到了金锋作品里面那股感人的味道,艺术作品不一定要感人,但感人的东西独特、温暖、稀少。

我把金锋作品的创意转述给了我的两位好友。江苏无锡的诗人陈傻子本来已经买好了当天晚上8点的回程火车票,听完了我大致的转述后,他一拍大腿“太牛逼了!退票!”陈傻子为了金锋把火车票不假思索的就给退了,说一定要和我去看看展览现场。我的另外一个女友是出版社的编辑,她听完我的叙述拉着我的手说,听你一说,我都想哭了,这个创意就让人受不了!

我熟悉金锋,未曾谋面的时候是熟悉他的作品,之后是熟悉他的人,从《无字访》到《仿真警察》、到《孔子哭了》,金锋每一次出手都让我为他感到震撼,他的才情他的独到他的智慧是很多艺术家不能比拟的,更重要的是金锋有一双关注底层充满人情味儿的眼睛,这双眼睛也是很多艺术家所没有的。

118,北京宋庄艺术节。金锋的作品《为老太王小六存档》在原创艺术博展中心亮相。金锋用2.5万元人民币买来了这名叫王小六的老太太的所有家当,她家里所有破破烂烂的生活用品,旧床、拖把、扫帚、缺了口的碗,铁皮暖瓶、旧衣服等等等等,王老太太的家当被金锋用一些木框制成的玻璃罩子罩了起来,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就是眼前这个叫王小六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二十年来她先后收养了100多名身患残疾的孤儿,并通过打工、田间劳作和各种途径把这些孩子养大。1933年生人今年74岁的老人王小六家中现在还有3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就像老人抚养过的100多名孩子一样,他们都是身患残疾被遗弃的孤儿,但王小六固执的把他们留在了身边,没有交给任何机构和人家。

展览当天,王小六和她现在的3个孩子也出现在了展览现场,或坐或站的在玻璃罩子里面和那些物品一起陈列着,表情平静。王小六坐累了出来上厕所的时候我追上和她说了几句话,老人说,金锋是个好人,去过她家好几次,她和三个孩子在北京安排的住宿和伙食都很好,对于展览她不了解,但知道不是坏事。老人和蔼的笑着,对于我的追问没有一丝惊恐或者拒绝。

金锋和我说,本来他想要做的是把老太太养育过的孩子找到50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存档,但是寻找困难,需要消耗的巨大财力也难以承受,最后他选择了老太太,他买来了老太太家里面所有的破破烂烂,直接当成标本存档。金锋指着其中的一张床对我说:“你看那张床,它很旧,可他曾经睡过一百多个孩子啊,感受过一百多个孩子的体温!”那一瞬间,金锋动情了,我感觉他的眼睛里面有一种光比展览厅里面的灯光要明亮很多。

金锋参加的这个展览叫做“底层人文——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我觉得金锋的作品为这个展览的主题增色!策展人王林在这个展览的前言里面写下了三句话“反应生活,反省生活,但并非高于生活”,——这是很棒的艺术宣言!而展馆里面呈现的很多摄影作品、油画作品、装置等,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姿态,艺术家已经去掉了身上的优越感和伪装,把镜头和笔以及眼睛对准底层,他们正从城市走向农村走向街头走向工地和废墟,他们正在寻找更多的空间给那些社会底层挣扎、劳累并顽强存活的人以更多空间来表态、发言,甚至亮相。

我为金锋叫好,2007119,老太太王小六在艺术中国里留下了她的身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女人和衣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