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时候没必要再固守一些即得利益,比如钱、地位、房子、子女、成就感等等,这样就不会固步自封,精神压力大了。】
只有老了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桂杰
也许,对于很多年青人来说,养老是一个既严肃又透着浪漫的话题。在手忙脚乱应付今天的同时,人们疾驶在生活的轨道上,有时候,连眼前飞逝而过的风景都还没来得及欣赏和玩味,哪里会认真的瞻望未来呢?然而,悠闲又很正经的谈起养老,人们又显得兴致极高,激情难以抑制。
31岁的牧畋先生是天津一家文化公司的高级广告策划人员,他刚刚在电脑网络中习惯性的“散了散步”,然后关闭电脑,眯着眼睛描绘了一副晚年生活的图景。他说“那时候我一定选择隐居田园,回河北老家那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现在那边的亲戚还给我留着房子呢。小村近城未进城,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我只需攒足钱买辆车定期去城里集中购物或看医生,把吃的喝的用的置办齐全,然后就剩下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了。我想我将来所有的爱好中有三样是老了也不会丢掉的,那就是读书、听严肃音乐和聊天,但是,现在一日也离不开的上网、电视啊到时可能不喜欢了,甚至厌烦。”
“家庭生活对我当然重要,我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可压根儿我就没有指望过,他肯定出国了。我希望和太太或情人住在一起,一个就够了。在这方面,我比较赞同德国的思想家康德的活法,他一辈子居住在柯尼斯堡这个小城,可天下的事他都知道。一个是因为他大量阅读报刊、书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每天都和朋友聊天。康德的午餐一般是从下午一点陪朋友吃到三点半,完事出去散步。我老了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能经常和朋友谈心并享受无人打扰的香茶。”
对于心理状态,牧畋相信一句古话:年青人忌色,中年人忌斗、老年人忌得。他说老的时候没必要再固守一些即得利益,比如钱、地位、房子、子女、成就感等等,这样就不会固步自封,精神压力大了。
青年作家而已先生认为养老最重要是种生命感觉——安静而别致,却不孤独。他说:“我肯定也会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比如我会请佣人来做家务。家务活最大的罪恶就是把一个灵气的人磨成石头,人们本来该早点儿拒绝这种琐碎带来的消磨,可是习惯成了自然就难改了,我家里的活大多太太承担了。”
“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可不一样了。我想进行无拘无束自由的挥洒、宣泄的写作,不用担心发表,更不用被别人检验。老了,写作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养生之一种,纯粹是为了快乐而非赚钱或别的理由写作。我依旧热衷读书,没有比读书更好的事了。老了读书与学习无关,是为寻求依赖,或者说像吸毒一样没它就活不下去了。”
至于和谁共同养老,而已一笑:“当然不会是独生女儿。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和别人但不是我太太,可这能假设吗?我还希望自己能找份工作,赚点钱,这工作不累,但可以接触许多人,比如看大门。”
至于心态方面,他说:“我欣赏《泰坦尼克号》里男主角杰克的话,享受每一天。年老时,无论自己狼狈不堪和春风得意,我都需要享受每一天,充分放松自己,不往前走了甚至不拼搏了都没关系。”
他们两位最后告诉我一句同样的话,现在说什么也不算数,人的心态会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的。
养老的打算,让人们心满意足的畅想了一个理想之中的自己,宁静而自由,逃遁现代化的包围,摆脱生活本身带来的奔忙和庸碌。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去想想现在的每一天又是怎样过活的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