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谁的“亲爱的”?

(2007-05-11 21:29:33)
标签:

称呼

亲爱的

写字楼

 

你是谁的“亲爱的”?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初中小女生的时候,一次在街头上,一个卖冰棒的小商贩拦住问我说:“小姐,买根冰棒吧?!”

一声“小姐”的称呼,当时让我觉得身价倍增,觉得似乎只有大家闺秀才能享受这样的称呼,我受宠若惊的掏钱,欣喜的举着冰棒离开。

那样的少女时代,除了一声小姐让我面红耳赤,还有电视电影里“亲爱的”的这样称呼也会让我听了脸颊绯红,浑身冒汗。生活中,生命中,似乎只有一个人才能在那样的低声私语时,轻声呼唤你为“亲爱的”,“亲爱的”如此亲昵亲密和美好,如果着一群人的面毫无顾及的呼唤亲爱的,想一想都是件很害羞的事情。

但现在,“小姐”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小姐”之意。而“亲爱的”在很多人的口中已经直白成了“喂”或者“我说”一类的词语。

想一想,除了和自己的那口子偶尔说一声“亲爱的”,亲爱的,这样一个词语似乎已经在我们嘴里成了家常便饭。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对几个的追求她的男人都称为“亲爱的”,但她这样的称呼,其实是自己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候一个以攻为守的小花招,表面上,她一声亲爱的,把人家叫得心花怒放,但实际上,她却显得大大烈烈潇潇洒洒,和别人保持着一个哥们应有的距离和分寸,因此,亲爱的,也顶多就相当于一句“嗨”拉了长音而已。

另外,一个攻关公司负责联系媒体的女孩,在和我接触过几次之后,就在邀请我参加他们公司活动的电话里左一口一个亲爱的,右一口一个亲爱的,叫个不停,放下电话,我才醒过焖来,实际上我和她还没有亲近到那样一个地步,我猜想,手持电话正在和别人通话的她恐怕又在和其他“亲爱的”谈笑风生了。有了这样的感受之后,我才发现,“亲爱的”还是一个表示亲近的客套词,和进门对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赠有异曲同工之效。

我还有一个发现,喜欢使用亲爱的相互称呼的,还多是一些写字楼里的女白领,有的的确关系甚笃,是生活中的死党和密友,有些却关系一般般,甚至在背后互相戳着脊梁骨骂,但是,女人就是女人,她们有些人就能够在聊天的时候口是心非的互称亲爱的。

革命年代,人和人之间都互称“同志”,“同志”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朴素情怀的表达,然而如今,“同志”也有他意,除了正经的会议,生活中少有人如此称呼。还曾经有一段,社会上喜欢称别人为“师傅”,后来,人们都觉得“师傅”都和修鞋的,开汽车的有关,这么叫的也少了。在山东,见人就称“老师”,在孔子的故乡,让人觉得这似乎是尊师重教的遗风,感觉不错。而在天津,见到女同志都叫姐姐,见到男的叫“大哥”,而对于结了婚的女子表示亲近,多指着孩子叫“姑姑”,比如管姓汪的,就叫“汪大姑”,也很有意思。

如今,在写字楼里,在俊男靓女穿梭的地方,我们互称“亲爱的”,但“亲爱的”在泛化的过程中,已经从糖变成了水,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