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是我们和邻里交往的润滑剂

(2007-04-23 17:30:31)
标签:

邻居

儿子

钢筋水泥

 

儿子是我们和邻里交往的润滑剂

 

我们除了上网就是上班,可以根本不在乎和邻里之间有什么交往。才一岁三个月的儿子整天和爷爷奶奶混迹于小区的里里外外,到邻居家串门,却成为儿子的要求和行动。

我们所住的小区是一个有很多年轻人的小区,别看小区都是年轻人,除了铁头爸爸偶尔在楼下找几个人打打篮球以外,平时基本上老死不相往来。

一扇铁门隔绝了外面所有的世界。以前坐班车的时候,我们偶尔还会和邻居答两句话,但是相互之间串串门或者拉拉家常这样的事情却很少。住在高楼上,我们躲在猫眼的背后不动声色的观察世界,我们宁愿向千里之外的父母抱怨天气,而不会找隔壁的邻居一起喝点小酒看看足球比赛。

本来我们生活的空间已经捂得很严实了。我们甚至坚强的认为我们从来不孤单,也从来不互相需求。

铁头的到来在无形中改变了一切。

隔壁家的单身男士结婚了,但直到半年后他爱人来敲门借改锥,新娘子亲热的抱着铁头左看右看不肯松手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看清了她的面孔。对面的那对儿年轻夫妇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孩佳佳,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她父母到底是谁,可是当铁头第一次见到佳佳,就冲上去亲热地喊着“姐姐,姐姐”的时候,我们相互间一笑成了熟人。还有旁边那个50岁就退休在家整天牵着一条小狗的阿姨,第一次见到可爱的铁头就主动给铁头缝制了一双小鞋子,我们一下子感觉铁头多了个奶奶。

没有刻意的培养,铁头似乎有天生的明星风采,他见人总是会礼貌的微笑,用闪亮的眼神凝视对方。在爷爷奶奶的调教下,还学会了见到喜欢的人双手合十作出恭喜的样子,继而还会拍手表示欢迎,最神的是铁头还学会了飞吻,只见他把小手放到嘴边清脆的“叭”的一亲,然后潇洒的一挥,看上去迷死人。随着铁头飞吻的小手抛洒遍整个小区,刚会走路和说话的铁头也在小区开始声名远扬。

“铁头来了!”,“铁头,到我们家坐坐!”“铁头,奶奶来抱抱!”我们开始随着铁头享受曾经陌生的邻里们笑脸相迎的待遇,一出门,随时随地会有人热情的打招呼,电梯里的陌生人也会对着铁头发出善意和喜爱的微笑,甚至和铁头主动说话,进而询问我们的工作情况之类。

有了铁头,才发现世界如此温暖,小区里,人和人之间可以有这么多话要说,一个孩子可以让人的笑脸都变得如此美好。

我们总是觉得把孩子关在家中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是鼓励爷爷奶奶多带着铁头上公园,到小区的院子里和其他小孩玩耍,以及到别人家里座客。然而,铁头有时候都不在我们的控制之内,会走路的他享受到了人生乐趣之一就是自己遛达出去串门。

那天送铁头爸爸下电梯,从电梯里出来一个提着菜篮的爷爷,他住在对面的8号,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也没有见过面。铁头轻轻的跟在那个爷爷,任凭我怎么呼唤,他执意要到爷爷家里去。那个爷爷见状赶紧把门打开,亲热的招呼铁头和我近来坐。只见铁头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在客厅里转转,又到爷爷家的卧室里视察了一通。放下菜篮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里是他女儿女婿家,平时他住在别处,今天来帮助女儿收拾一下房间,买点菜之类。“以后只要看见家里有人,你们就带着孩子来,真的,熟悉熟悉有好处!”

老人显得很兴奋,他赶紧给正在房间里东看西瞧的铁头找东西吃,“巧克力、苹果、香蕉,吃,吃,别客气!”老人说,他的女儿今年也快三十了,也有计划要个孩子,等有了孩子,你们更要多走动,要不然孩子都没有个伴儿,多孤单呢。

拿到糖在手里的铁头十分开心,又是喊爷爷,又是双手作揖“恭喜”爷爷,直看得老人心花怒放!一会儿,铁头推开爷爷家的门,走到了隔壁那家人门前,开始喊“佳佳”的名字。“佳佳”,“佳佳”,铁头口齿清晰的令人难以置信。“姐姐上学去了,和妈妈回去!”我在一旁催促。铁头不死心,拿着爷爷刚刚给的糖,固执的站在那扇门前呼喊。

一会儿,门开了。出来的人据说是佳佳的姨妈,她告诉我们,佳佳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已经搬到海淀区住了,可能将来也不会回来了。

哦,原来如此。听他这么说,我的心里突然感到几分失落。铁头生命中第一个喜欢的小伙伴就这样不辞而别了,冰冷的钢筋水泥再一次阻隔了一个一岁小孩的友情。

佳佳的姨妈笑笑,轻轻地关上房门下楼了,铁头呆呆的在门前站了一会儿之后,带着一点莫名其妙的神情慢慢的和我往家走。刚刚给铁头糖吃的那个爷爷一直微笑的站在旁边看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碗热干面
后一篇:理解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