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最好的选择是回农村

(2007-02-26 19:35:10)

过年,最好的选择是回农村过年,最好的选择是回农村过年,最好的选择是回农村过年,最好的选择是回农村

 

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和与在一起生活的父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患上乡思症。这种乡思的感觉是一种很黏稠的情怀,似乎只有在春节和中秋这些传统节日里,才会显得愈演愈烈。

虽然已经属于城市了,但是乡村依旧是我们灵魂的根,有关乡村的记忆已经成为了心灵的一块胎记,难以抹去。

有人说,春节这个节日的血统其实和都市无关。因为春节这个节令发祥于中华文化的古老源头地带,它意味着一个耕作年轮的结束,另一个耕作年轮即将开始。农业生活是相对紧缺、辛苦的生活,是春节完成了人生中一次满足的调整。

因此,要想体会地道的年味儿,要想体会春节真正的乐趣,最好的选择是回到乡村过回年。尤其是那些还有父母生活在农村的城里人,一定不要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而是一定要放下城市的喧嚣和舒适,回到农村去,尤其是回到那些还没有挤满高楼到处是白色垃圾的农村里去。

在农村,过年是一种仪式。婆家在湖南的一个秀美的小山村里,过年的时候,养猪的人家基本上都要杀猪,除了过年食用外,还制作成大量的腊肉存留到来年享用。那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磨刀霍霍杀猪的场面,几个壮汉把杀过的白净的一口大肥猪捆绑到一个架子上,摆在屋子门口,对路过的村人展示一番,然后再慢慢的把猪身上各处的肉以及内脏分解。在农村,杀猪也是一个很壮观的场面,和农民收割完粮食享受丰收喜悦的心情是一样的。很多农民家的猪都是他们用自己割来的野菜、自己种的白萝卜、红薯、以及米饭精心喂养的,和那些饲料催肥的猪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这些农家一年只喂一两口猪,就是留着过年的时候自己吃。因此,在农村,杀猪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丰收。“别当孬种!”杀猪时人们这样安慰猪。

除了杀猪,在村里最有意思的还有写春联。在城市里,对联都是买来的,别人写好的,我家小黑想要自己写幅对联,到超市里面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那种写春联的红纸。我和小黑回家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把我们当成了北京来的文化人,不露两手,怕是对家人和乡亲没有交代。我还记得我们当时写的两个春联。其中一个,上联是“犁如画笔地如纸”,下联是“人有文才腹有诗”,横批是“人勤春早”,另外一幅是“春风春日春光好”,“人得人新人寿长”,横批是“万象更新”。更绝的是,我们还曾经把古诗当成春联来写,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除了春联,还要在房子外面的窗户梁上帖大红的挂印。春节的时候,沉浸在这些琐碎而有意思的事物之中,处处洋溢着洒脱、豪放和欢乐。

而在乡村,除了忙里忙外,最有人情味儿的,就是在村子里走家串户的拜年,互相问候新年好,街坊四邻,村里面的长者,教过自己书的老师,沾亲代故的人,都要到家里去坐坐,拜拜年,说说话,喝杯茶。乡亲们在一起见面聊的无外乎就是家里的孩子的学业、工作、婚姻以及老人的身体等情况。拜年,让看似总是处于劳碌和奔波的人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说点闲话。

在城里,能够互相拜年的邻居可以说很有限,顶多就那么一两家。隔壁那一对年轻的夫妇似乎是回老家了,这几年都从来没有在过年的时候来串过门。城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和农村那些贴着大红春联喜气洋洋热情敞开的大门相比,把过年的那份年味儿,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近、自然一并阻隔在了外面。

实际上,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选择在过年的时候回在农村的老家,似乎只有离开城市走这么一遭才感觉是真正的过了回年,而春节的这一场团圆,在中国眼中已经完全具有了宗教意义,为了这一场团圆,似乎所有的艰辛都值得,花费再多的钱都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