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片是我们的另外一张脸

(2007-02-08 22:54:36)
分类: 闲情偶寄

名片是我们的另外一张脸

 

数一数近年来自己保存下来的名片,少说也得有二三百张,实际上,对于特别熟悉的朋友是用不上名片的,他们的手机号码就存在我的手机,同在一个城市,我希望这些朋友是能够随时能听我一句招呼就和我下馆子去的那种人。还有一些是工作上关系密切的朋友,这些人除了记录下了手机号码,多半时间都互发邮件,或者在MSN上撞见,匆匆聊上几句。

细想一下,多半是那些只有一面之缘,而又搞不清猴年马月才会有所联系的一些人,你才会保留他们的名片。

保留在我手里的名片多半都是职务性的,很多是公司或者单位统一印发的,但其中也不妨有些人的名片别出心裁或者制作独特。

我曾经见过一个海归的名片,这个哥们儿是做企业的,据说是四家公司的董事长还是两家协会的理事长,这个哥们儿不厌其烦的把所有的名头都写在了名片上,这样的名片一个小单张肯定不够,于是在折页里面,他把他所有下属公司的名称、网站、联系电话一字不漏的都统统印在上面,而名片的背后是他目前正在经营的国内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十几家代理机构以及电话。当然,名片上也有他在海内外的联系方式和电子邮件之类,整个名片拿在手上感觉那叫一个沉甸甸,里面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只可惜这些应该写在公司简介里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没有拨打的必要。还是先好好收着吧。

实际上,在我看来,最龌龊的名片不过如此,头衔一大堆,但是到最后,一个也没有记住。

对于这种介绍方式,商务的老一辈学人 陈原先生早就嘲讽过:若按照时下世俗的风尚,为赵元任先生制作一张名片,光是虚衔,还不包括委员会或委员会会员、理事会、评议会之类,更不包括全部实职责,他的名片上也会满满当当的印上一大堆,诸如:语言学家、语音学家、方言学家、语法学家、多语学家(polyglot),语文学家(philologist)、实验语音学家,文字改革学家、计划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世界语学者、音乐家、作曲家、翻译家、戏剧学家、旅行家、摄影家、数学教授、物理学教授、哲学教授、逻辑学教授、心理学教授、音乐教授、语言学教授、音韵学教授……

这些头衔的背后是他们广泛而渊博的学识,让人叹惋,让人敬佩。据说,赵元任先生根本就没有印过名片,真正的大家是不需要名片。

我的手里,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画家贺成才先生的名片,这是一张对折的,颇有些艺术气息的名片,这张名片的正面是他画的一幅写意山水画,左侧有贺成才三个较大黑体字,翻开,名片的内里有他一张侧面的头像,以及自己的身份介绍和联系方式等,名片的封三和封四则也是他的绘画代表作。一张这样的名片拿在手里,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的画作有充分的时间让你去玩味,怎会舍得丢下?

我家小黑收到过北京市朝阳区区长陈刚先生的一张名片,他的名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名片右下方,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标志:再生纸(Recycled),于是,环保成了这张名片的特色,也成为这个人带给我们的一种感觉。

我是记者,名片是报社统一印制的,手机、座机、邮箱、传真等清清楚楚,且一个都不能少。看上去,干干净净,简洁明了,就像没有化妆过的清洁的脸。其实,早在几年前,我也请人帮我做过一盒有个性的名片,我请的那个女孩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女孩,她热爱美术,画一手美丽的工笔画,同时喜欢写毛笔字,平时靠给别人做点名片赚钱。她为我做的名片上只有她用毛笔,很艺术的写下的“李桂杰”三个字,看上去很笨拙,但也很美丽。在我的名字旁边,有一个红色的印章“影儿”,因为我曾经为自己取过一个“李清影”的笔名,“影儿”是她对我的昵称。除了名字以外,这张防水白色透明的名片上还留有我的一个电话。就是这么一张简约的名片却被我一直珍爱着,我把她看成那个女孩最用心的作品之一,也当成我们友谊的纪念。

其实,很多人名片只是寒暄用的工具。比如,很多大牌企业家的手机是机密,必须要靠一些熟人或特殊途径才能够打听出来。这些企业家也有名片,但名片上留的多半只是一个他平时都不在旁边的办公室电话。但是很多时候,为了保持应有的社交风度和礼节,他们还是会和别人交换名片,尽管靠着名片上写的东西,你很难找到他们。

而我在海南见过的一位大企业家却不是如此。此人在海口市的海边有一幢三层高的私人别墅,打开窗就能够眺望大海,且家里车库、游泳池一应俱全,他在自己的家里接待我们。这个企业家也是个作家,见到同去的几个诗人,他给我们留的名片上,只有这样一行字:“您的朋友”,然后是他的名字,以及手机、家里电话等详细的联系方式。此人告诉我们,出去办事或者拜见官员,他留下的名片是另外一种,上面有他的公司头衔和办公室电话,“对于有些人,就是要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来。我相信,官员在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前还是会有一些优越感的。”

而最有意思的是艺术家、作家陈履生先生的名片,他的名片是随时制作的。他请人刻了一个特制的印章,那印章细长型的,揣在怀里是一支笔的形状。这个印章上有他的手机和伊妹儿,有人和他要联系方式的时候,他会让别人拿出通讯录,用签字笔先签下大名,然后掏出那个印章笔,取下笔帽,“啪”的那么一按,动作极其潇洒和让人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