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懒惰成就母亲的幸福
我永远也难以忘怀我儿时的一段往事。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在家里排行老末的我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毫不费力的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宠爱。那时的我还没有长大,总觉得所有人对我的好都是理所应当的,我学习不错,总是前三名,所以我把这当成了资本,觉得家里人就应该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我,我早晨要起早上学,母亲就应该比我起得更早给我做早餐。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早晨,母亲很早就去了姥姥家,没有来得急给我做饭,我起床梳洗打扮好了之后看到奶奶在一旁烧火蒸馒头,可是馒头还没有熟,奶奶和蔼地对我说,等一会儿吧,馒头马上就好,锅里还熬了大米粥。小小的我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怨气,干脆利落的说,这么晚了,做了我也不要吃了!说完这话,我一扭脸,头也不回的走了,任凭奶奶在后面大声的呼喊我。
可是,早自习下课的时候,我刚冲出教室,就看见奶奶一脸辛酸的站在教室门口,手里用一根筷子扎着一只糖馒头高高的举着,馒头很烫,还冒着白气,看样子是刚出锅。很多同学看到了奶奶,也一下子围了上来,奶奶看见了我,把馒头举到了我的面前,说,你吃吧,吃吧,我给你送来了,你怎么就走了呢?——这一刻,我看见了奶奶的眼里闪烁着一种被伤害过的泪花,可是,当时,留下眼泪的却是我,我一把抓过奶奶高高举着的馒头,跑回了教室。
奶奶的公开“示威”彻底的教育了我,从此我开始理解了亲人付出和关爱我们的心情。
于是,很多时候,在这样的亲情面前,我甚至宁愿妥协。现在的我在大城市工作,每隔一两个月才会回到县城看望年过九十岁的奶奶。奶奶还总是把我当成小孩子,每次回来都要偷偷摸摸的塞给我一些零钱,那些钱我可能打一次车就会花光,可奶奶总是执意要塞进我的口袋。更多的时候,奶奶还会把别人给她买的一些吃的,如糖果、饼干、奶粉等给我,有时给的还会是一些花生、瓜子之类的东西。
每每这个时候,如果被哥哥看到,他就会很不客气的大声说,您自己留着自己吃吧,她家里什么都不缺!而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向哥哥丢去一个眼色,让他闭嘴,而后把奶奶给的东西兴高采烈地收起来。尽管很多时候,我觉得我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可在奶奶面前我觉得无法拒绝。老人总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孙需要他们的庇护,喜欢在孩子们面前显得很富有,我为何不成全她这种感觉呢?
母亲也是一样。她有时会自作聪明的在县城花几十块钱给我买件毛衣或添件衣服。因为我每次回家穿在身上的衣服她和父亲都会觉得不讲究,尽管我说出价钱的时候他们会很心疼,但仍然固执的认为我的衣服没有派头和品味。有时,只有我乐滋滋的偶尔穿上他们置办的衣服,他们才会对我报以欣赏的目光。有时怕我嫌弃他们买的衣服不够层次,母亲还特意带我去专卖店买衣服,然后一边说着不值一边把它们买下,让我高兴一把。几年来,生活在大都市的我,还有很多衣服是母亲费尽心机从县城的各种商店和展销会上淘换来的,精心打扮自己的女儿对于她几乎也成为一种癖好。在很多时刻,我也无力拒绝母亲,我有时会用自己的忍气吞声来满足母亲的幸福感。
其实母亲并不固执,也不喜欢挥霍金钱,她只是希望自己在儿女和家人面前有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位置。这一点,我很理解。比如说,做菜,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果连自己家人的胃口也抓不住,肯定是一件很没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每次回家,我都把品尝妈妈的拿手饭菜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母亲也愿意为在外工作的女儿亮出她的手艺,我知道,我一句由衷的夸奖就会让妈妈觉得所有的劳累都是很值得的,那是她的快乐所在。
但对于这一点,老公的理解却和我大相径庭。妈妈来我们家作客的时候,他总是要亲自下厨房炒菜,他说,妈妈劳累了大半辈子,现在应该享受了。而我总是认为,妈妈来就是为了照顾我们,下厨做饭让妈妈来就行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母亲照顾我们的愿望,她才会快乐。
老公不理会我的说法,固执的为妈妈做饭,妈妈并没有拒绝,笑嘻嘻的陪在他身边,帮助他洗菜、淘米、切肉,依旧忙得不亦乐乎。吃饭的时候,妈妈举起杯由衷地感谢了他,这个时候,我发现,妈妈的眼里同样充满了幸福。
吃完饭收拾了桌子要洗碗了,老公把目光投向了我,说:“你来吧!”我说:“好吧!”这时妈妈连忙冲了上来说:“还是我来吧!”老公恶狠狠的瞪着我,像是要把我吃了,非要让我洗碗不可。妈听了连忙说:“不用不用,我来吧!”推让之中,盘子和碗都摆放到了洗碗池里。妈妈忽然一回手,把厨房的门锁上了,老公被关在了门外,这时,她高兴地对我说:“这下他看不到了,我来替你洗碗吧!”
入夜的时候,老公悄悄地问我,你说实话,今天的碗到底是你洗的,还是妈妈洗的?面对老公的问话我只好招认了。老公叹了口气说,你怎么能这么懒!我解释说,不是的,我是要给妈妈机会,她来家里看我们,只有帮我们干活才能显示出她的价值,要是不让她忙碌,她反而会不习惯的,而且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老公闻听,扑哧一声笑了,说,亲爱的,原来你是在用自己的懒惰成就母亲的幸福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