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童谣
我老是觉得在有关童年时代的回忆中,我和很多人一样夹杂着虚美的成份,事实上,我总是企图顽固的把一些虚美的东西剥落,找到真实的质地,后来我相信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总也无法忘却的东西就是真实所在,譬如童谣。
童谣只是一些柔软的絮语,是一些很破碎的东西,但它很轻易的在那时笼络了我。
“颠儿颠儿坐轿来,一坐坐到双庙来,双庙来吹喇叭一吹吹到老马家,老马家蒸包子,一掀锅一窝——兔羔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哄我的儿歌很多,父亲最喜欢的是这首。他让我坐在他的膝盖上,一边颠着我,一边给我唱,唱到最后“掀锅”的时候,父亲就一撒把,我差点掉下去,他把我顺势扯回来的时候,我便在一惊一吓当中格格格的笑出声,为什么掀开锅会是“一窝兔羔子呢”?
太好玩了,好玩死了,很小的时候,这首儿歌就是我的乐趣和我撒娇时的贫话。长大了,我有时竟然还会和父亲情不自禁的吟咏出这首儿歌,同时不知不觉的想出那个古老问题的答案,一窝兔羔子,嗨,不就是形容馒头很白,热腾腾的像要跳出来一样。
想明白之后我又有点后悔,怎么,我竟然让这些童谣“糊弄”了这么多年?突然间,我搞明白了,童年的我生长在一个柜台里找不到可口可乐玩具很少的贫乏年代,所以,在我闹着吃冰棍儿的时候,父亲哄我说,人家吆喝的是“冰棍啊,不让活”,我才会哇哇的大哭起来。
用两个字概括了吧,童年的我其实就是又“傻”又“乖”。所以,那些诸如“小耗子上登台偷油喝下不来”的童谣才可以让我安静来,嘴里念念叨叨,振振有词。也正因为如此,我对现在的孩子经常刮目相看,他们大概靠几只童谣是哄不好的吧。他们懂得吃,各种吃的,在国外作为最普通的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成了中国小孩的享受之一,他们还懂得追星,六岁就会哼唱爱情歌曲,看还珠格格入迷到上课
和老师互道问候的时,说老师吉祥!还有的孩子以那些改编的唐诗当作童谣挂在嘴边上,会说“日照饭店生紫烟,鸡鸭鱼肉挂前川,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之类。
当然,你会说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这样,但我要说,现在的孩子都会说“有病”、“可恶”之类的话,而在我们小的时候,似乎表达愤怒的语言都很贫乏。
一个现代的小孩的生活可真是丰富和纷乱,说实话这多少让我的心里有点酸溜溜的。可是,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让我重再来的话,我到底是要那些如歌的谣曲,还是要汉堡包,左右顾盼之间,哈,我还是要选择童谣相伴的童年,理由只有一个,我要活得像个孩子,我需要更简单和纯粹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