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动我的乞讨者
开始有人不断的把钱塞到他的手里,他拄着拐在整个车厢人尊敬的目光中慢慢的向前走着,当他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也毫不犹豫的塞上了十块钱。中年人并没有停下他的歌声向我道谢,只是对我作了一个揖。他依然动情的唱着,那歌声仿佛不是为了唱给别人,而只是唱给自己听的。他在陶醉,在自我享受,在尽情挥洒。我感动了,他的那种表情深深打动了我。
同样,演唱歌曲很有水准的还有一对盲人夫妻。他们总是在西直门地铁的一个过道里演唱。男人拉二胡,女人唱歌,女人唱的歌曲大多是苏联的老歌《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每次我路过那里的时候总会慢下脚步静静聆听一会儿,也总会给他们旁边罐子里放些钱。在我的眼中,他们显然不是乞丐,而被我算到街头艺人那一类。
的确,乞讨有时也可以让人感觉温馨甚至赏心悦目的。那年到四川去看乐山大佛,在旅游地,几个小女孩包围了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其中有一个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小姑娘,跑到我的面前,她把一把洁白而冒着香气的栀子花送到我手里说:“姐姐,这个送给你!”我欢快的接过花闻闻,真香!真美!看着小姑娘渴盼的目光,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给她点钱作为回报,于是,我给了她一块钱,虽然钱不多,花也并不多,但我却感觉很舒畅,同时为小姑娘们的智慧所折服。
有时,我在想,上帝创造了人,也许就注定有一部分必须要成为乞丐,他们以此为生,而有的人却以施舍为乐。
那年冬天的情人节,我在音乐厅的门口遇到了一位特殊的乞讨者。那是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老人,演出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他拦住正在门口等时间的我问:“姑娘,你有多余的票吗?送我一张吧!”我说:“对不起,我只有一张票!”老人不死心,又拦住几个人问,有人指着售票处说:“去那里,还有票卖!”老人摇摇头,叹口气说:“我没有那个钱买。”
看着老人在音乐厅门口徘徊的孤独的背影,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为何不买一张票送给这位老人,成全他的心愿?于是我走向了售票厅。几分钟后,我回到老人身边,很随意地说:“老先生,我找到了多余的票,您进去看吧!”老人看着我,目光里满是感激。我们相视一笑,同时走进了音乐厅,音乐会开演的时候,我看到衣着朴素的老人坐在音乐厅里,表情郑重,俨然像是一位绅士。